
- 作 者:上海中医学院针灸学教研组
- 出 版 社:
- 出版年份:2222
- ISBN:
- 注意:在使用云解压之前,请认真核对实际PDF页数与内容!
在线云解压
价格(点数)
购买连接
说明
转为PDF格式
8
(在线云解压服务)
云解压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云解压默认都是转为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云解压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云解压均转换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云解压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第一章 概论 1
第一节 腧穴的基本意义 1
一、穴位与经络的关系 1
二、穴位的发展 2
1. 十四经穴位 3
2. 经外奇穴 4
3. 阿是穴 4
三、穴位的命名 5
第二节 腧穴的定位法 6
一、体表标志 7
二、骨度分寸 9
〔附〕 《灵枢》骨度表 13
三、手指比量(指寸)法 16
第三节 穴位作用的分析 18
一、基本性能 18
1. 输注气血 18
2. 反应病痛 19
3. 防治疾病 21
二、主治要领 23
第四节 “标”“本”部位与特定穴 26
一、五腧、原、络和郄穴 26
1. 五腧穴 26
2. 十二原穴 28
3. 十五络穴 28
4. 十六郄穴 28
1. 脏腑背俞穴 29
〔附〕 八脉交会穴 29
二、脏腑俞、募穴 29
2. 脏腑募穴 30
〔附〕 八会穴 30
〔附〕 五腧原络郄俞募穴总表 31
三、交会穴 33
〔附〕 34
阳经穴会穴总表 34
阴经交会穴总表 38
一、定位、命名和类别 41
2. 腰俞〔附:腰奇〕 41
1. 长强 41
第一节 督脉穴位 41
第二章 督脉和任脉穴位 41
〔附〕 十七椎 42
3. 腰阳关 42
〔附〕下极俞 42
4. 命门 42
5. 悬枢 43
〔附〕 接脊 43
6. 脊中 43
7. 中枢 43
8. 筋缩 43
9. 至阳 43
13. 陶道 44
〔附〕 巨阙俞 44
23. 上星 44
11. 神道 44
10. 灵台 44
16. 风府 45
14. 大椎 45
〔附〕 崇骨 45
15. 哑门 45
17. 脑户 46
18. 强间 46
19. 后顶 46
20. 百会〔附:四神聪〕 46
21. 前顶 47
22. 囟会 47
24. 神庭 47
〔附〕 印堂 48
25. 素髎 48
26. 人中〔附:定神〕 48
27. 兑端 48
二、解剖要点和针灸方法 49
28. 龈交 49
三、主治症与效能 58
第二节 任脉穴位 64
一、定位、命名和类别 64
1. 会阴 64
〔附〕 龙门 64
2. 曲骨 64
3. 中极 64
4. 关元〔附:利尿〕 66
5. 石门 66
6. 气海 66
7. 阴交 66
12. 中脘 67
11. 建里 67
8. 脐中 67
9. 下脘 67
13. 上脘 68
14. 巨阙 68
15. 鸠尾 68
16. 中庭 68
17. 膻中 68
18. 玉堂 69
19. 紫宫 69
20. 璇玑 69
21. 华盖 69
23. 廉泉〔附:旁廉泉〕 70
22. 天突 70
24. 承浆〔附:夹承浆〕 71
二、解剖要点和针灸方法 71
三、主治症与效能 78
第三章 手三阴经穴位 87
第一节 手太阴肺经穴位 87
一、定位、命名和类别 87
1. 中府 87
2. 云门 87
3. 天府 89
4. 侠白〔附:下侠白〕 89
5. 尺泽 89
10. 鱼际 90
9. 太渊 90
6. 列缺 90
8. 经渠 90
11. 少商 91
二、解剖要点和针灸方法 91
三、主治症与效能 95
第二节 手少阴心经穴位 99
一、定位、命名和类别 99
1. 极泉 99
2. 青灵 100
5. 通里 101
7. 神门 101
6. 阴郄 101
4. 灵道 101
3. 少海〔附:心平〕 101
8. 少府 102
9. 少冲 102
二、解剖要点和针灸方法 103
三、主治症与效能 105
第三节 手厥阴心包经穴位 107
一、定位、命名和类别 107
1. 天池 107
2. 天泉〔附:肱中〕 107
3. 曲泽 108
5. 间使 109
6. 内关 109
4. 郄门〔附:臂中、郄上〕 109
7. 大陵 110
〔附〕 小天心 110
8. 劳宫〔附:指掌〕 110
9. 中冲〔附:十宣〕 110
二、解剖要点和针灸方法 111
三、主治症与效能 114
2. 二间 116
第四章 手三阳经穴位 119
第一节 手阳明大肠经穴位 119
一、定位、命名和类别 119
1. 商阳 119
5. 阳溪 121
3. 三间 121
4. 合谷〔附:虎边〕 121
6. 偏历 122
7. 温溜 122
8. 下廉 122
9. 上廉 122
10. 手三里 122
11. 曲池 123
12. 肘髎 123
13. 手五里 124
14. 臂臑〔附:臑上〕 124
15. 肩髃 124
19. 禾髎 125
18. 扶突 125
20. 迎香〔附:上迎香〕 125
16. 巨骨 125
17. 天鼎 125
二、解剖要点和针灸方法 126
三、主治症与效能 132
第二节 手太阳小肠经穴位 138
一、定位、命名和类别 138
1. 少泽 138
2. 前谷 139
3. 后溪 139
4. 腕骨 139
7. 支正 140
8. 小海 140
6. 养老 140
5. 阳谷 140
9. 肩贞 142
10. 臑俞 142
11. 天宗 142
12. 秉风 142
13. 曲垣 143
14. 肩外俞 143
15. 肩中俞 143
16. 天窗 143
17. 天容〔附:前天容〕 143
18. 颧髎 144
19. 听宫 145
二、解剖要点和针灸方法 145
三、主治症与效能 149
第三节 手少阳三焦经穴位 152
1. 关冲 153
2. 液门 153
3. 中渚 153
一、定位、命名和类别 153
4. 阳池〔附:中泉〕 155
5. 外关 155
6. 支沟 155
7. 会宗 156
8. 三阳络 156
9. 四渎 156
10. 天井 156
12. 消泺 157
13. 臑会 157
11. 清冷渊 157
14. 肩髎 158
15. 天髎 158
16. 天牗 158
17. 翳风 158
18. 瘈脉 159
19. 颅息 159
20. 角孙 159
21. 耳门 160
22. 和髎 160
23. 丝竹空 160
二、解剖要点和针灸方法 161
三、主治症与效能 164
〔附〕 上肢主要穴位效能歌诀 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