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
- 出 版 社:国土资源部人事教育司;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 出版年份:2010
- ISBN:
- 标注页数:132 页
- PDF页数:141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141 ≥132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篇 1
基础知识篇 1
一、基本知识 2
1.什么是地质灾害 2
2.什么是地质灾害隐患点 2
3.什么是地质灾害隐患区 2
4.地质灾害规模分级 2
5.地质灾害灾情分级 3
6.地质灾害险情分级 3
7.哪些人类活动可能诱发地质灾害 4
二、崩塌 4
8.什么是崩塌 4
9.什么是危岩体 6
10.形成崩塌的内在条件 6
11.诱发崩塌的外界因素 7
12.崩塌发生的时间规律 7
13.如何识别可能发生崩塌的坡体 8
三、滑坡 8
14.什么是滑坡 8
15.滑坡主要类型 9
16.滑坡对人类的危害 9
17.形成滑坡的内在条件 12
18.诱发滑坡的外界因素 13
19.人类活动与滑坡 14
20.滑坡的次生灾害 15
21.滑坡与崩塌的区别 16
22.滑坡发生的时间规律 17
四、泥石流 17
23.什么是泥石流 17
24.泥石流主要类型 18
25.泥石流对人类的危害 20
26.形成泥石流的基本条件 22
27.泥石流发生的时间规律 23
第二篇 25
避险自救篇 25
一、临灾前兆 26
28.滑坡发生前兆 26
29.崩塌发生前兆 28
30.泥石流发生前兆 28
二、避险自救 28
31.地质灾害高发区居民点的避险准备 28
32.临时避灾场地的选定 28
33.撤离路线的选定 29
34.预警信号的规定 30
35.发生崩塌时怎么办 31
36.发生滑坡时怎么办 31
37.发生泥石流时怎么办 31
三、应急处置 32
38.地质灾害应急处置中的主要任务 32
39.地质灾害应急处置中的应急处置权限 34
40.应急避让场地的选择 35
41.灾后如何抢险救灾 35
42.转移避让后何时撤回居住地 36
43.崩塌应急抢险措施 37
44.滑坡应急治理措施 38
45.泥石流应急治理措施 39
第三篇 40
群测群防篇 40
一、地质灾害巡查 41
46.如何做好汛前地质灾害隐患排查 41
47.如何做好地质灾害险情巡查 41
48.如何做好汛中检查 42
49.如何做好汛后核查 42
50.滑坡前缘宏观调查 43
51.滑坡中部宏观调查 43
52.滑坡后部宏观调查 43
53.崩塌宏观调查 43
54.泥石流宏观调查 44
55.地质灾害高发区房屋的调查 44
56.崩塌危险性识别 44
57.滑坡危险性判定 45
58.泥石流沟谷易发性判定 45
二、地质灾害简易监测 46
59.隐患点的日常监测内容 46
60.隐患区的定期巡查内容 47
61.滑坡简易监测方法 48
62.崩塌简易监测方法 48
63.野外监测仪器保护 48
64.监测资料分析整理与汇交 49
第四篇 50
村镇建设篇 50
一、村镇房屋建设 51
65.山区农村房屋选址如何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51
66.滑坡体作为建设用地必须注意的问题 52
67.房屋靠近山坡坡脚下应该注意的问题 53
68.房屋靠近斜坡边缘上应该怎么建 54
69.座落在填土区的房屋应该怎么处理地基 55
70.泥石流堆积区作为建设用地必须注意的问题 56
71.如何避免人为因素导致的滑坡 57
二、乡村道路建设 60
72.修建乡村道路开挖边坡应注意的问题 60
73.道路边坡和屋后边坡支护的主要措施 61
74.修建道路需要填方时应注意的问题 64
三、乡村中小学校舍建设 66
75.乡村中小学校舍选址应注意的问题 66
76.已建中小学校舍的安全问题 68
第五篇 69
防治管理篇 69
一、防灾方案及预报制度 70
77.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70
78.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70
79.如何编制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预案 72
80.出现地质灾害险情时如何启动地质灾害防灾预案 73
81.地质灾害预报制度 73
82.地质灾害报告制度 74
83.“三查”制度 75
84.地质灾害预警的方法类型 75
85.县级行政区如何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警 75
二、应急预案及明白卡 75
86.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75
87.地质灾害危险区的划定及应采取的防灾措施 78
88.临灾应做好的准备工作 81
89.“两卡”发放制度 81
三、群测群防体系建设 81
90.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 81
91.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的主要任务 82
92.群测群防网络体系的构成 82
93.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的职责 83
94.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的主要工作 84
95.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制度建设的内容 85
96.群测群防工作的总结 87
四、“十有县”建设 87
97.“十有县”建设的内容 87
98.“十有县”建设方案的制定 87
99.地质灾害防治宣传要点 89
100.如何指导群测群防工作 90
101.群测群防责任制建立 90
102.“十有县”建设验收要求 91
附录一 94
附录二 111
附录三 124
附录四 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