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田龙过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516109601
- 注意:在使用云解压之前,请认真核对实际PDF页数与内容!
在线云解压
价格(点数)
购买连接
说明
转为PDF格式
10
(在线云解压服务)
云解压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云解压默认都是转为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云解压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云解压均转换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云解压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绪论 1
第一章 传统文学研究提问方式及其问题域的反思 1
第一节 传统文学提问方式及其内在悖论 1
第二节 后现代理论的引入及文艺学提问方式的新趋向 13
第二章 现代性视阈中的文学意识形态考察 25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传播和中国文艺学体系的建立 25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谱系考察 36
第三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视阈中的文学与意识形态 63
第三章 后现代文学提问方式的变革及其问题域的转换 80
第一节 后现代理论的中国出场 80
第二节 文本之外无他物——德里达后现代文学观考察 88
第三节 权力话语中的文学提问——福柯后现代文学观考察 99
第四节 文学场的炼金术——布迪厄的文学观 109
第五节 从符号到拟像——鲍德里亚后现代文学观剖析 116
第六节 “米勒”作为一个问题的意义 131
第四章 后现代视阈中的文学意识形态终结与回归 135
第一节 意识形态终结论理论的前提及其质疑 135
第二节 后现代理论视阈中的文学“意识形态性” 158
第三节 意识形态视阈中的文学提问——伊格尔顿文学提问方式后现代转换 164
第四节 从辩证批评到认知绘图——詹姆逊文学提问方式考察 203
第五章 后现代文学提问方式对中国文艺学建设的意义 239
第一节 “解放”是中国文艺学建设的前提 240
第二节 转换提问方式是中国文艺学发展新的立足点 249
第三节 文学论域的扩展是中国文艺学建设的关键 257
参考文献 263
后记 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