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张玉兴著
- 出 版 社: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806965641
- 标注页数:358 页
- PDF页数:386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86 ≥358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绪论 1
一 选题缘由 1
二 概念界定 3
三 研究概况与存在的问题 5
四 本书的创新点、不足及框架结构 14
第一章 唐代县令问题研究 17
一 唐代县令任期变动问题研究 17
(一)唐以前朝代县令任期概述 18
(二)唐代县令任期的变动 20
(三)唐代县令任期变动的原因 23
(四)唐代县令任期变动的影响 25
(五)余论 27
二 从唐代社会背景看县令选授问题 28
(一)唐前期“重内官轻外官”与县令选授的轻视 29
(二)唐后期中央与地方对县令选授权的争夺 35
三 唐代县令地域个案研究——以京兆河南两府京畿县令为中心 42
(一)唐代不同时期河南府所领县数之考订 43
(二)京畿县令的地位与职掌 51
(三)京畿县令出身分析 56
(四)京畿县令迁转途径 61
(五)从京畿县令的迁转看唐后期内外官轻重问题 71
第二章 唐代县佐官之丞簿尉研究 74
一 “通判县事”——县丞研究 74
(一)唐以前朝代县丞的设置 74
(二)唐前、后期县丞设置的变动及其原因 78
(三)唐代县丞的职掌及行政地位 88
(四)唐代县丞的兼摄判与差出现象及对县政的影响 94
(五)唐代县丞在官僚系统中的迁入与迁出途径 101
二 “付事勾稽”——县主簿研究 107
(一)唐以前朝代县主簿设置 107
(二)唐代前、后期县主簿设置及变动原因 109
(三)唐代县主簿的职掌及对县政的影响 113
(四)县主簿出身多样化与迁转特殊性 117
三 “亲理庶务”——县尉研究 123
(一)唐以前朝代县尉的设置 123
(二)唐代县尉的设置及后期变动所体现出的自身特点 127
(三)唐代县尉的职掌、兼任与差出及对县政的影响 131
(四)从统计数据看县尉的来源与迁转 143
四 余论:隋唐时期县僚佐体制的形成与影响 150
第三章 唐代县官与胥吏之关系 153
一 唐代县级胥吏的设置与管理 153
二 胥吏在县级官府中的积极与消极作用 163
三 唐代县官对胥吏的制约 167
四 影响县官与胥吏制约关系的社会因素 170
第四章 唐代县级官府对科举制作用及演变 174
一 唐前期县学创办及其对科举制的作用 175
二 唐前期县级官府在乡贡选士中的作用 181
三 唐后期县级官府对科举制作用的衰弱 184
(一)县学衰落及逐渐脱离官学系统 185
(二)乡贡选士中县级考试有名无实 188
(三)士人入幕对县与科举关系的影响 190
第五章 唐代基层中“乡”的行政地位及作用 192
一 关于唐代“乡”行政地位及作用讨论 193
二 唐代“乡”实际存在与里正成为“乡”级行政执行者 198
(一)唐代官文书运作中“乡”与里正的地位与作用 198
(二)秦汉以来“乡”所具有编户齐民、征收赋役功能依然存在 205
三 乡级长官由乡正长转变成里正的原因分析 211
(一)符合秦汉以来中央政权加强基层控制的实际需要 211
(二)村坊制度确立后里正行使乡级行政成为可能 215
第六章 唐代县级官府对乡里的控制与调适 220
一 唐前期县级官府对乡官里吏的选授与管理 221
(一)唐代县级官府对乡官里吏的选授 223
(二)唐代县级官府对乡官里吏的管理 226
二 中唐以降乡里社会转变与控制方式的调适 233
(一)唐代从乡官制到户役制的变化 234
(二)县级官府乡里控制方式的调适 239
第七章 唐代地方诸势力对县级官府的影响与干预 244
一 军将武人势力的影响与干预 244
二 豪右阶层的影响与干预 249
三 宦官势力的影响与干预 252
四 地方士人的影响与干预 255
五 其他官员权贵的影响与干预 256
六 地方势力影响与干预县级官府的几个特点 258
结语 260
附录 264
唐京兆府领京畿县令一览表 264
唐河南府领京畿县令一览表 285
唐代县丞一览表 297
唐代县主簿一览表 312
唐代县尉一览表 318
参考文献 345
后记 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