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当前位置:甫白文存pdf电子书下载 > 其他书籍
甫白文存
  • 作 者:张博泉著
  • 出 版 社:兰州市:兰州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311035266
  • 标注页数:318 页
  • PDF页数:334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1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34 ≥318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辽金史研究 3

1 论金代猛安谋克制度的形成、发展及其破坏的原因 3

1.1 猛安谋克的形成及其特点 3

1.2 金初猛安谋克的向南发展和猛安谋克的整顿 11

1.3 猛安谋克的破坏及其原因 19

2 论猛安谋克在女真族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7

2.1 金政权建立以前及太祖太宗时期的猛安谋克的作用 27

2.2 金熙宗以后猛安谋克的作用 36

3 金代黄河流域农业生产的恢复、发展与租佃关系 45

3.1 黄河流域农业生产的恢复发展 45

3.2 租佃关系的发展 51

3.3 简短的结语 57

4 金代女真“牛头地”问题研究 59

4.1 牛头地的性质、特点及其与计口授田的关系 59

4.2 牛头地的剥削与赋税制度 62

4.3 牛头地的破坏与封建租佃制的完成 68

5 金代“驱”的身份与地位辨析 73

5.1 考察金代“驱”的思索线路与过程 73

5.2 确定金代“驱”的身份、地位的依据 76

5.3 从元代“驱口”看驱的身份与地位 80

5.4 从历史发展的整体把握中看“驱”的身份和地位 82

6 关于辽代枢密院的几个问题 86

6.1 关于契丹枢密院与汉人枢密院的问题 86

6.2 北南面枢密院的特点 89

6.3 由宰相总揽全国大权到枢密院总揽全国大权的过程 91

6.4 契丹北南枢密院的再分工与历史之谜 92

7 辽金“二税户”研究 96

7.1 辽代“二税户”形成的历史特点及其演变的趋势 96

7.2 金代“二税户”及其变化 101

7.3 从历史的比较上看辽金“二税户” 105

8 金宋和战史论 109

8.1 两种相互歧异的观点 109

8.2 金宋和战的发展与阶段 113

8.3 对金宋和战的辨析 118

8.4 和战与社会生产的关系 121

8.5 关于金宋和战史的人物评价问题 128

东北地方史研究 137

9 关于殷人的起源地问题 137

9.1 殷人始祖契起源东北 137

9.2 殷人先世活动在东北 138

9.3 殷先世南下之迹 139

9.4 夏家店下层文化的族属 140

10 略论与白狼水有关的几个问题 143

10.1 何谓“渝水首受白狼[水]”? 143

10.2 以白狼水为干流,割断了渝水全称 145

10.3 白狼水流经与旧城址 148

10.4 唐就水(彭卢水)、徒河水与白狼水 151

11 汉辽西郡狐苏县城址初探 154

12 嘎仙洞刻石与对拓跋鲜卑史源的研究 159

12.1 问题的提出 159

12.2 对与拓跋鲜卑起源地相关诸问题的看法 160

12.3 余论 167

13 肃慎·挹娄·女真考辨 169

13.1 问题研究的依据 169

13.2 肃慎、挹娄、女真名称考释 173

13.3 女真为“如者”辨析 177

14 箕子“八条之教”的研究 184

14.1 “八条”的内容钩沉 184

14.2 “八条”的性质与实质 187

14.3 “八条”的实施、破坏与影响 193

15 真番郡考 197

15.1 真番郡的设置及其并属 197

15.2 对南说的辨析 201

15.3 真番郡的治址霅县 205

16 论东北民族宏观与微观研究的统一 208

16.1 整体掌握与宏观研究 208

16.2 具体入手和微观蠡测 214

16.3 宏观与微观研究的统一 220

史学理论研究 225

17 “中华一体”论 225

17.1 “前天下一体” 226

17.2 “天下一体” 230

17.3 “前中华一体” 237

17.4 “中华一体” 242

18 “中华一体”观念论 246

18.1 “人禽观”与“人道观” 246

18.2 “中外观”与“一宇观” 250

18.3 “文野观”与“文脉观” 253

18.4 “正闰观”与“道统观” 258

19 中华史论 262

19.1 释华夏 262

19.2 由夏族到华夏族 265

19.3 由中国单一民族的华夏到中国多民族的华夏 268

19.4 由中原的中国、中华到全国的中国、中华 272

20 试论我国北方民族政权类型的划分 276

20.1 从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区域构成看民族政权的类型 276

20.2 三种不同样式的奴隶制类型 281

20.3 从历史的发展层次看封建制的类型 284

21 试论历史上的“一家两国”与“一国两制” 291

21.1 两种不同的历史现 291

21.2 “一家两国”与“一国两制”的历史及其特点 294

21.3 “一家两国”、“一国两制”与政统、道统的关系 301

索引 309

跋 317

购买PDF格式(11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