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杨秀香著
- 出 版 社:沈阳:辽宁古籍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5
- ISBN:7805072817
- 标注页数:149 页
- PDF页数:163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163 ≥149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一、开篇的话 1
1.批判、改造、转换——传统道德的现代命运 2
2.域外新论一——儒家伦理在现代社会中具有独特的价值 4
3.21世纪的展望——中国的道德传统大有作为 7
4.源远流长——传统道德的历史发展 10
二、“仁者爱人”的人道倾向 13
1.爱有差等——传统道德是宗法等级关系的产物 13
2.泛爱众——真情的流露而非虚伪之辞 16
3.忠恕之道——仁的实现 19
4.共同利益——仁爱的基础 21
5.仁爱——人道精神的体现 23
6.人是手段与目的的统一——社会主义真正实现了人道主义 25
三、家国本位的群体意识 43
1.义利之辩——重“公利”轻“私欲” 44
2.集体利益具有至上性——传统道德中的合理性 49
3.舍生取义——中华民族历久不衰的精神支柱 51
4.既“重义”又“重利”——改革带来的新观念 58
5.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道德的重要规范 62
四、辨人性善恶重精神生活 72
1.人有“辨”、有“义”、“能群”——中国古代关于人的本质的深刻认识 73
2.人性善恶——中国古代关于道德根源问题的讨论 78
3.“俭以养德”——节俭是培养高尚品德的重要方式 90
4.“贫而乐、富而好礼”——一种充满乐观主义的精神生活境界 98
五、“为政以德”的德治主义 104
1.“为政以德”——道德为立国之本 104
2.“得民心”——德治的标准 108
3.“惠民”——德治的内容 109
4.“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德治的基础 111
5.“其身正,不令而行”——德治的关键 112
6.“尚贤使能”——德治的保证 118
六、修身教化以达“圣贤之域” 126
1.“教之然后善”——人的道德品质是后天教育培养的结果 126
2.“善教得民心”——教化是实行德治的前提 130
3.自省、重微、慎独——传统道德中的几种修养方法 133
4.“为仁由己”——人是道德的主体 142
5.君子、中庸、圣贤——传统道德中的理想人格 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