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刘丽雯著
- 出 版 社:双叶书廊有限公司
- 出版年份:2006
- ISBN:9789578555846
- 标注页数:223 页
- PDF页数:240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40 ≥223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Chapter 1 绪论 1
一、组织之间协调合作的时代 2
二、非营利组织与社会福利服务 4
三、文献回顾与展望 8
四、本书的架构与章节安排 11
五、非营利组织之定义与范畴 13
(一)非营利组织之相关用语与概念 13
(二)非营利组织之定义 17
(三)非营利组织之范畴与分类 20
(四)本书中非营利组织的界定与范畴 23
Chapter 2组织之间协调合作的理论 25
一、协调合作的定义与概念 26
(一)资源交换层面 29
(二)决策制定层面 30
(三)心理依赖层面 30
(四)价值与功能层面 31
(五)互动关系的品质层面 31
二、组织之间协调合作的理论与发展 32
(一)组织协调合作研究的发展 32
(二)不同专业领域的研究取向 35
(三)社会福利服务的组织协调合作理论 38
Chapter 3 组织之间协调合作的策略行动 47
一、协调合作模式的分类 48
(一)方案合作 51
(二)合资经营 51
(三)管理服务组织 52
(四)组织联盟的关系模式 53
(五)服务网络 53
(六)组织并购模式 54
(七)合并或精简裁并模式 54
二、协调合作的元素与运作机制 55
(一)协调合作的重要元素 55
(二)协调合作的运作机制 56
三、协调合作关系建立的前提考量 59
(一)组织之间沟通的问题 60
(二)协调合作的成本考量 61
(三)组织的自主性考量 62
(四)组织之间的权力结构议题 63
(五)协调合作功能消长的议题 63
(六)组织内部的冲突问题 65
四、协调合作关系建立的策略规划 66
(一)目标的设定 67
(二)组织内外环境的诊断 67
(三)资源的界定与调查 68
(四)组织合作关系模式与运作机制的决定 70
(五)发展组织协调合作关系的行动计画 71
五、协调合作关系的经营与管理 73
(一)协调合作的领导能力养成 74
(二)组织间协商谈判技巧的培养 75
(三)组织间信任关系的建立 76
(四)协调合作组织文化的建立 77
(五)协调合作责信制度的建立 78
Chapter 4 非营利组织与政府机构之间的协调合作 81
一、非营利组织存在的理论基础:从相互取代到协调合作 82
(一)历史观点 83
(二)社会学观点 85
(三)经济学观点 88
(四)政治学观点 93
二、非营利组织与政府机构之间协调合作的功能 98
(一)非营利组织的政治功能 98
(二)非营利组织的经济功能 101
(三)非营利组织的文化与社会功能 103
(四)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功能 104
三、非营利组织与政府机构之间协调合作的形式 105
(一)非营利组织与政府机构之间协调合作的重要元素 106
(二)非营利组织与政府机构之间协调合作的连结机制 108
(三)非营利组织与政府机构之间协调合作的策略 109
四、非营利组织与政府机构之间协调合作的议题 111
(一)经费赞助与组织责信议题 112
(二)组织分工议题 115
(三)决策订定结构的议题 116
Chapter 5 社会福利服务的组织间关系之研究方法议题 117
一、研究设计与焦点 118
(一)研究范围与焦点 118
(二)分析的层级 120
(三)组织样本的范围界定与选择标准 123
(四)资料蒐集 125
二、测量相关议题 130
(一)概念的测量 130
(二)效度和信度 132
三、资料分析的议题 133
(一)组织两两关系与核心组织群组资料的分析 133
(二)网络资料分析 134
Chapter 6台湾的社会福利服务协调合作之实务解析 137
一、前言 138
二、台湾的非营利组织协调合作实务综合概述 140
三、九二一灾变前后台中地区心理重建暨精神医疗组织协调合作的实例分析 145
(一)震灾前台中地区精神医疗组织资源网络的建立 145
(二)震灾前精神医疗网络的组织之间协调合作关系 147
(三)震灾前精神医疗网络的组织协调合作经验启示 150
(四)九二一震灾发生后的心理重建暨精神医疗网络建构 152
(五)震灾发生后精神医疗网络的组织之间协调合作关系 154
(六)震灾前、后精神医疗网络的组织协调合作关系变化的启示 160
附件 164
Chapter 7结论:创造成功的协调合作环境 173
一、创造成功的协调合作环境 174
(一)协调合作的资讯交换系统之建立 174
(二)协调合作研究暨谘询委员会的建立 175
(三)协调合作的责信评量制度之建立 176
(四)跨公、私部门的相互学习机制之建立 177
(五)问题解决模式与机制的建立 178
二、实践协调合作关系的省思 179
(一)资讯公开与专业保密伦理困境 179
(二)跨部门的不同类型组织之协调合作议题 179
(三)协调合作关系的稳定性议题 181
参考书目 183
索引 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