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当前位置:叙事对话与语用逻辑pdf电子书下载 > 语言文字
叙事对话与语用逻辑
  • 作 者:张春泉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500497875
  • 标注页数:347 页
  • PDF页数:360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1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60 ≥347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绪论 1

一 基本术语的简单界定 1

二 学界关于“对话”的研究概况 3

三 本书的研究视角 4

四 本书语料来源 6

第一章 语义:“叙事对话”和“语用逻辑”的共同枢纽 8

第一节 话语与对话 8

第二节 语用逻辑概说 11

一 语用逻辑的研究现状 12

二 语用逻辑的理论前提 15

三 语用逻辑的研究对象 18

四 语用逻辑的学科归属 20

五 研究语用逻辑的意义 21

第二章 谈话体作品中的叙事对话与语用逻辑 23

第一节 《论语》中复现式组合的句法形式及使用动因 23

一 “复现式组合”的界定 24

二 《论语》复现式组合的句法结构形式 26

三 《论语》复现式组合的语用动因 30

第二节 《论语》中的复现式话语衔接 33

一 顶真型复现式话语衔接 34

二 回环型复现式话语衔接 39

三 间隔反复型复现式话语衔接 43

第三节 从语用角度看《孟子》中的紧缩结构 47

一 《孟子》紧缩结构的句法功用 48

二 《孟子》紧缩结构的言语风格 52

第四节 《孟子》中的条件复句 55

一 《孟子》条件复句的句法结构 56

二 《孟子》条件复句的关联词语及其语义功用 63

三 从认知角度看《孟子》多重复句中的条件关系 77

第五节 《孟子》中的问句话轮 85

一 《孟子》中的疑问句及其语用价值 86

二 《孟子》排比问的修辞效用 97

三 《论语》和《孟子》排比问的语用比较 104

第六节 《孟子》中的顶真辞格 111

一 以词为衔接点 112

二 以短语为衔接点 114

三 以小句为衔接点 116

第七节 白马非马:修辞式推论 118

一 修辞式推论的语言环境 118

二 修辞式推论的基本前提 120

第三章 艺术体作品中的叙事对话与语用逻辑 124

第一节 《水浒传》对话中的组合问 124

一 同一个话轮内部的组合问 125

二 不同话轮之间的组合问 131

三 双重组合问 136

第二节 从语用角度看《西游记》对话中的谐音 137

一 本节的语料来源与研究视角 138

二 无标记谐音 140

三 有标记谐音 143

第三节 从语用角度看《红楼梦》对话中的谐音 150

一 相关研究现状 151

二 动态研究的认知视角 152

三 基于上下文语境的谐音 154

四 基于认知语境的谐音 157

五 基于情景语境的谐音 160

六 余论 163

第四节 从语用角度看《红楼梦》对话中蕴藏的语汇资源 166

一 《红楼梦》蕴藏的当今社会口头流行语 166

二 《红楼梦》蕴藏的熟语 171

三 《红楼梦》蕴藏的方言语汇 175

第五节 从语用角度看《红楼梦》对话中的“误称” 182

一 自指型“误称” 183

二 近指型“误称” 185

三 远指型“误称” 188

第六节 《红楼梦》和《三国演义》对话中的“劝说句组” 193

一 《红楼梦》对话中的劝说句组 193

二 《三国演义》对话中的劝说句组 195

第七节 《雷雨》对话中的组合问 198

一 同一个话轮内部的组合问 198

二 不同话轮之间的组合问 204

三 双重组合问 211

第八节 《伤逝》的交往理性解读 213

一 从人际和谐与交往理性的视角看《伤逝》 214

二 对话和谐:交往理性的基本要义 219

三 《伤逝》的主体交互性解读 224

第九节 《因为女人》的主体交互性解读 233

一 女性与男性的交往困境 234

二 男女的不平衡博弈:困境形成的主要原因 236

三 交往理性:女性走出困境的必要条件 238

第四章 事务体作品中的叙事对话与语用逻辑 241

第一节 文本语境与法典建构 241

一 法典:作为语境中的文本 243

二 篇章语境中的法典建构 245

三 段落语境中的法典理解 247

四 句子语境中的法典建构 249

第二节 语用逻辑:正确理解法典的基础 251

第三节 法典修改:基于理解的一种言语行为 255

第四节 法典理解与语用逻辑概观 259

一 法典的理解与摹状词逻辑 259

二 法典的理解与道义逻辑 261

三 法典的理解与狭谓词逻辑 262

四 法典的理解与模态逻辑 265

第五节 法典理解个案考察 266

一 个案考察的对象来源 266

二 法典理解:群体法典理解与个体法典理解的辩证统一 268

三 群体法典理解:个体之间的对话过程 270

四 个体法典理解:一种认知过程 272

结语 276

附录 278

《论语》中的语言和谐思想 278

试析《文心雕龙·神思》之修辞认知观——兼谈《物色》与《神思》在认知观上的统一 287

陈骙《文则》的修辞研究方法举隅 298

陈望道《因明学概略》之语用逻辑观 305

朱光潜《诗论》的语言学思想 318

康德《判断力批判》的修辞学思想——兼谈康德与亚里士多德修辞观之通变 329

主要参考文献 340

后记 346

购买PDF格式(11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