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王渭清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801537130
- 标注页数:204 页
- PDF页数:212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12 ≥204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苏轼人格境界文化渊源论 1
一、儒家文化与苏轼的人格境界 2
(一)道:追求以道自任、旨在批评的独立人格 6
(二)政:发扬仁民爱物、志在兼济的淑世精神 14
(三)学:创造性命自得、诚明得中的人格境界 19
二、庄子思想与苏轼的人格境界 28
(一)认识论上的相对主义 28
(二)价值论上对“用”的超越 32
(三)修养论上的静心养性 33
(四)境界论上的诗性追求 36
三、般若中道智慧与苏轼的人格境界 40
(一)般若中道思想在中土佛教典籍中的流播与阐扬 41
(二)苏轼作品中的般若中道思想管窥 44
(三)中道智慧与苏轼天地境界的生成 52
第二章 苏轼创作佛禅情结论 56
一、佛禅与苏诗 57
(一)诗学理论上的以禅喻诗 57
(二)诗歌创作实践上的以禅入诗 61
1.文本形式上运用禅语 61
2.诗歌内容上的禅悦倾向 64
3.以禅入诗对苏诗艺术特色的影响 71
二、佛禅与苏词 96
(一)苏词化用佛语佛典考察 96
1.用佛典而实与佛禅无涉者 96
2.用佛典而意实相关者 97
(二)苏词佛禅意趣 98
1.谈论禅理 98
2.抒写禅心 101
(三)佛禅对苏词艺术手法的影响 106
1.时空描写的圆融互摄 107
2.咏物的不粘不脱 109
(四)佛禅底蕴促成了清旷的词风 110
第三章 苏轼创作庄学渊源论 112
一、庄子精神对苏轼文艺创作思想的影响 113
(一)培养审美心胸 113
(二)追求自然的风格 116
(三)重视技与道的并进 119
(四)追求艺术的传神与远韵 120
二、《庄子》散文对苏轼文学创作风貌的影响 124
(一)文本形式的化用 124
(二)构思行文的模仿 127
(三)诗意境界的追求 131
第四章 苏轼创作俳谐论 134
一、作为文艺美学范畴的俳谐 135
(一)俳谐溯源 135
(二)俳谐的文艺美学价值 136
二、苏轼创作俳谐之表现 139
(一)自我解嘲 139
(二)调侃打诨 146
(三)批判性嘲讽 150
三、苏轼创作俳谐特色的文学史意义及其成因 152
第五章 苏轼散文文体形态论 159
一、文体形态的内涵界定 161
二、苏轼散文的体制类型及其创新 165
(一)辞赋 165
(二)论说 169
(三)题跋 173
(四)尺牍 175
(五)杂记 178
三、苏轼散文的语体和体式 181
(一)语体 181
1.修辞 181
2.语言 184
(二)体式 186
1.议论的明晰透辟、雄辩滔滔 186
2.叙事的挥洒自如、摇曳多姿 187
3.抒情的以理驭情、情理相生 188
四、苏轼散文的体性 190
(一)表现对象的广泛性与深刻性 190
(二)艺术精神的自由性 193
主要参考文献 196
后记 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