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郑璇著
- 出 版 社: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7513007061
- 标注页数:413 页
- PDF页数:426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426 ≥413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引言 1
第一章 针对非视觉概念手势的调查 9
1.1 调查的具体实施过程 9
1.1.1 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 9
1.1.2 调查结构设计 10
1.1.3 本次调查的欠缺之处 15
1.2 对所得语料的描写和初步分析 16
1.2.1 时间概念如何表达 16
1.2.2 专有名词如何表达 24
1.2.3 亲属称谓如何表达 34
1.2.4 思想情感如何表达 37
1.2.5 集合概念如何表达 40
1.2.6 行业术语如何表达 47
1.2.7 职业职务如何表达 52
1.2.8 听觉概念如何表达 55
1.3 中国手语表达非视觉概念的基本手段 60
1.3.1 自源性的非视觉概念手势 61
1.3.2 借用汉语成分表达的抽象概念词汇 61
1.3.3 通过其他方式间接表达非视觉概念 70
第二章 手语非视觉概念表达中的比喻 81
2.1 比喻的定义和产生的心理机制 81
2.1.1 从文学修辞手段到基本认知方式 81
2.1.2 比喻的结构和特征 83
2.1.3 比喻的心理机制 84
2.1.4 比喻中的映射 87
2.2 手语中的比喻 88
2.2.1 手语与映射 88
2.2.2 不同手语中的比喻具有共通性 95
2.2.3 对手语中比喻的分类 98
2.3 专题分析:几种手语中常见的比喻 120
2.3.1 人体比喻 120
2.3.2 方位比喻 160
2.3.3 时间比喻 173
2.3.4 实体比喻 181
第三章 手语非视觉概念表达中的借代 193
3.1 借代的定义和产生的心理机制 193
3.1.1 借代的定义 193
3.1.2 借代和比喻的相同点和相异点 194
3.1.3 借代的心理机制 199
3.1.4 认知语言学对借代的重新认识 200
3.2 手语中的借代 202
3.2.1 手语中借代的认知模型 202
3.2.2 手语中借代的特点 203
3.2.3 借代的分类 207
3.3 专题分析:几种手语中常见的借代 236
3.3.1 人体借代 236
3.3.2 符号标志借代 249
3.3.3 成员借代 254
3.3.4 行为借代 258
3.3.5 汉字借代 267
第四章 总结 278
4.1 手语中的任意性与象似性 278
4.1.1 汉语的语音象似性 278
4.1.2 象似性与任意性之争 281
4.1.3 手语的象似性 285
4.2 从视觉概念到非视觉概念 292
4.2.1 从语源学看有声语言词汇系统的发展 292
4.2.2 手语从视觉概念到非视觉概念的过渡 294
结语 297
附录 299
附录一 全国残疾人第二次抽样调查数据 299
附录二 斯瓦迪士200词表 300
附录三 手语语言学研究科研协议书 302
附录四 词表中1031个非视觉概念 303
附录五 中国手语的汉语转写方案 314
附录六 手语视频资料转写 318
附录七 非视觉概念手语词举例 322
参考文献 408
后记 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