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云解压PDF图书

当前位置: 明清山东方言助词研究 > 购买云解压PDF图书
明清山东方言助词研究
  • 作 者:翟燕著
  • 出 版 社:济南:齐鲁书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533320973
  • 注意:在使用云解压之前,请认真核对实际PDF页数与内容!

在线云解压

价格(点数)

购买连接

说明

转为PDF格式

13

立即购买

(在线云解压服务)

云解压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云解压默认都是转为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云解压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云解压均转换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云解压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第一章 绪论 1

一、研究明清山东方言助词的意义 1

二、明清山东方言助词系统的拟定 2

三、研究明清山东方言助词的基本思路 3

四、研究明清山东方言助词的基本方法 4

五、其他问题的说明 5

第二章 结构助词 7

第一节 底(的1) 7

一、“底”的字形及字音变化 8

二、“的”字结构的类型 10

三、“X+的”的句法功能 27

四、“的”的特殊用法 31

第二节 地(的2) 34

一、“地”的字形及字音变化 35

二、“地”字结构的组合类型及语法地位的变化 38

第三节 得1(的3) 80

一、结果补语标记“得1” 81

二、可能补语标记“得1” 89

三、“得1”的特点 98

第三章 动态助词 100

第一节 着1 100

一、“着1”的用法 101

二、“着1”的特点 104

第二节 了1 105

一、“了1”的用法 105

二、“了1”的特点 112

第三节 过 113

一、“过”的用法 114

二、“过”的特点 118

第四节 将 120

一、“将”所在的句法结构 121

二、“将”所在句法结构的特点 125

三、“将”的消亡 130

第五节 得2(的4) 131

一、“得2”的用法 131

二、“得2”的特点 136

第六节 讫(起) 137

一、“讫(起)”的用法 137

二、“讫(起)”的特点 140

第七节 子 140

第四章 事态助词 142

第一节 了2 142

一、“了2”的用法 142

二、“了2”的特点 151

第二节 来1 151

一、“来1”的用法 151

二、“来1”的特点 154

第三节 的5 155

第四节 着2 157

一、“着2”所在句式有语法标记 157

二、“着2”所在句式无语法标记 158

第五章 语气助词 159

第一节 么 159

一、“么”的用法 160

二、“么”的特点 168

第二节 呢 172

一、“呢”的用法 173

二、“呢”的特点 180

第三节 哩 183

一、“哩”的用法 184

二、“哩”的特点 191

三、“哩”、“呢”、“那”之间的关系 192

第四节 呀 196

一、“呀”的用法 197

二、“呀”的特点 204

第五节 呵(阿、啊) 207

一、“呵(阿、啊)”的用法 207

二、现代汉语中语气助词“啊”的来源问题 210

三、“啊”少用的原因 217

第六节 也 218

一、“也”的用法 220

二、“也”走向衰落的原因 224

第七节 罢 227

一、“罢”的用法 227

二、“罢”的来源 233

三、“罢”的特点 236

第八节 着3 239

一、“着3”的用法 239

二、“着3”的来源 242

第九节 的6 243

一、“的6”的用法 244

二、“的6”的来源 248

三、“的6”的特点 249

第十节 着哩 250

一、“着哩”的用法 250

二、“着哩”的来源及语法化过程 253

第十一节 哩么 260

一、“哩么”的用法 261

二、“哩么”的来源 262

三、“哩么”的性质 267

四、“哩么”的相关语气词 268

第十二节 罢了 270

一、“罢了”的用法 271

二、“罢了”的来源 272

三、“罢了”的音变 274

四、“罢了”的相关形式 276

第十三节 也罢 277

一、“也罢”的用法 278

二、“也罢”的来源及语法化过程 281

第十四节 便了 290

一、“便了”的用法 290

二、“便了”的发展演变及性质 291

第十五节 便是 293

一、“便是”的用法 293

二、“便是”的发展演变 294

第十六节 就是(了) 297

一、“就是(了)”的用法 297

二、“便是”、“就是”的消长 299

第十七节 不成 302

一、“不成”的用法 302

二、“不成”的语法化过程 304

三、反诘语气词“么”、“不成”的比较 305

第六章 假设助词 309

第一节 时 309

一、“时”的用法 309

二、“时”的特点 312

第二节 着4 313

一、“着4”的用法 313

二、“着4”的来源 317

第三节 可 318

一、“可”的用法 319

二、“可”的来源 323

三、“可”的其他用法 324

第七章 概数助词 327

第一节 来2 327

一、“来2”的用法 328

二、“来2”的特点 332

三、“来2”的进一步虚化 333

第二节 把 334

一、量+把 335

二、数+把 336

第三节 数 339

一、数+数 339

二、量+数 341

第四节 多 342

一、数+多+量+(名) 342

二、数+量+多+(名) 342

三、数+多+(名) 343

四、数+量+名+多 344

五、数+量+多+形 344

六、数+数/来+多 345

第五节 许 346

第六节 左右、上下 347

第八章 比况助词 348

第一节 明清以前比况助词的概况 348

一、先秦至魏晋南北朝时期 348

二、唐宋时期 349

三、金元时期 351

第二节 明清山东方言比况助词的概况 355

一、“似”系比况助词 355

二、“般”系比况助词 366

第三节 明清山东方言比况助词的特点及相关问题 374

一、“似”系、“般”系比况助词的使用比率问题 374

二、“似”系、“般”系比况助词的词形变化问题 376

三、“也似”的来源问题 379

四、比况助词系统内部的整合问题 382

结语 383

一、助词系统内部成员分工趋于明确合理 383

二、助词的发展演变与源词密切相关 384

三、助词的字音字形演变 385

四、助词系统新成员的产生 387

五、助词词素化及相关问题 388

六、助词研究的有关启发 399

附明清山东方言助词附表 400

参考文献 403

主要引书目录 419

后记 420

购买PDF格式(13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