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屈原与儒、道文化论辨
  • 作 者:田耕滋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516101957
  • 标注页数:306 页
  • PDF页数:318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1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18 ≥306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绪论 1

第一章 屈原与战国学术文化 7

第一节 儒、墨显学与战国崇圣尚贤文化精神 7

第二节 屈原“美政”理想的学术渊源 15

一 屈原“美政”思想的核心与文化特性 15

二 屈原“美政”思想模式的学术渊源 18

三 屈原“美政”理论基点的学术渊源 24

第三节 根性与冲突:屈原与楚文化之关系 27

第四节 君臣遇合论 40

第二章 儒、屈、道三家“道”论 46

第一节 儒家人道的核心及其政治学特点 47

一 孔子人道及其思想核心问题 47

二 荀子的王道政治论:君主民本一体论 63

第二节 屈原“中正”之道与屈原被疏原因 73

一 屈原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中正”之道 74

二 屈原被疏原因探幽 81

第三节 道家“自然”之道 94

一 老子“道”的价值指向与“德”的结构 95

二 老子“自然”思想发微 105

三 老子“无为”论及其对人类生存的终极关怀 112

第三章 儒、屈、道哲学理性论辨 118

第一节 儒家“中庸”理性 119

第二节 屈原“中正”理性 123

第三节 老子哲学的方法论及其意义 130

一 “道”是方法论 130

二 “道”的方法论内涵 132

三 “道”的方法论意义 136

第四章 孟子与屈原的人格精神及生命境界论辨 140

第一节 孟子的人格精神与生命境界 140

一 士人何为 140

二 “集义”与人格独立 143

三 “上下与天地同流” 147

附录 孔子“与点”及其心态超越 151

第二节 屈原的生命意识与生命悲剧 157

一 屈原生命意识的内在结构 160

二 屈原生命意识的准宗教性 163

三 屈原的思维方式与其生命悲剧的人性深度 168

第五章 儒、屈、道诗学与美学 174

第一节 《诗经》功能之进展与儒家诗学的人道主义性质 174

一 《诗经》为两次编定 175

二 《诗经》功能之进展 179

三 孔子说诗的功能视角与儒家诗学的确立 188

四 《关雎序》与儒家诗学的人道主义性质 191

第二节 屈骚诗学与美学 199

一 先秦“气”论与屈原诗学的“气”学背景 199

二 “气”与屈原诗学本体论 205

三 “赋诗自明”与屈原诗学的功能论 216

四 《离骚》“内美”与屈原的美学思想 225

第三节 陶渊明的“自娱”诗学与悲剧的超越 239

一 “新自然”说新释 239

二 “任真”与对内圣人格的重塑 243

三 “衔觞赋诗”与悲剧的超越 247

附录 杜甫的人生悲剧与诗歌意象 250

第六章 屈骚风骨与民族精神 266

第一节 屈骚风骨论 267

第二节 汉末“清流”士人对屈骚风骨的继承 274

第三节 明末东林党人对屈骚风骨的继承 282

结语 289

主要参考文献及引用书目 292

后记 305

购买PDF格式(11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