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当前位置:轴心时代的阐释pdf电子书下载 > 其他书籍
轴心时代的阐释
  • 作 者:朱鲁子著
  • 出 版 社:天津市:南开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310037483
  • 标注页数:235 页
  • PDF页数:245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9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45 ≥235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导论 1

一、何谓轴心时代 2

二、轴心时代的基本特征 5

(一)反思意识的出现 6

(二)神话时代的终结和精神化 7

(三)超历史的个人首次出现 8

(四)“社会学”情景 9

(五)轴心时代的遗憾 10

三、轴心时代的研究现状 11

(一)西方学界的研究状况 11

1.轴心时代的发生学 11

2.轴心时代的动力学 15

(二)华人学界的研究状况 19

(三)既有研究的不足 24

四、本书的研究思路、基本结构和基本结论 26

(一)研究思路 27

(二)基本结构 30

(三)基本结论 31

第一章 轴心时代的历史唯物主义阐释框架 35

第一节 人类的本性与社会的基本结构 35

一、人类本性:生物性、社会性和精神性 36

二、社会的基本结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 37

第二节 精神生活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的关系 38

一、人类社会生活的整体性 39

二、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对于精神生活的作用 39

三、精神生活对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的作用 40

第三节 人类精神生活及其生产的可能方式 42

一、精神生活的可能方式:自发的与反思的 42

二、精神生产的可能方式:集体无意识的神话创造与个体自觉的理论构造 44

三、不同的精神生产方式对于社会秩序生产的不同意义 45

第二章 轴心时代精神突破的客观条件(外因) 47

第一节 轴心区的地理环境和人口状况 47

一、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在人类文明发展之初的关键作用 47

二、轴心区的地理环境和人口状况一瞥 51

第二节 前轴心时代的社会生活 60

一、前轴心时代的经济生活 61

二、前轴心时代的政治生活 63

三、前轴心时代的精神生活 65

(一)前轴心时代中国的精神生活 66

(二)前轴心时代西方和印度的精神生活 68

四、前轴心时代精神生活的生产方式 72

第三节 轴心时代的社会生活 74

一、轴心时代的经济生活 75

(一)农业生产方式 75

(二)“有限工商业”生产方式 76

二、轴心时代的政治生活 80

(一)地缘共同体 80

(二)基于地缘共同体的国家 81

三、轴心时代的精神生活 86

(一)轴心时代政治生活对精神生活的要求 86

1.轴心时代政治生活的根本特征 86

2.轴心时代政治生活对精神生活的要求 87

(二)轴心时代精神生产的条件 90

四、轴心时代精神生活的生产方式 93

第三章 轴心时代的精神危机及其应对 95

第一节 从前轴心时代走向轴心时代的精神危机 95

一、精神危机发生的根源 96

二、精神危机的社会后果 97

第二节 轴心时代人类对精神危机的积极应对 99

一、轴心时代中国对精神危机的积极应对 99

(一)“礼乐文明”对五帝、夏商文明的超越 100

(二)儒、墨对“礼乐文明”的超越 107

1.儒家对“礼乐文明”的超越 107

2.墨家对“礼乐文明”的超越 113

(三)道家对“礼乐文明”和对儒、墨的超越 116

二、轴心时代西方和印度对精神危机的积极应对 124

(一)古希腊思想家对精神危机的积极应对 124

1.追问万物始基的自然哲学对荷马诸神传统的超越 125

2.悲剧哲学对自然哲学的超越 127

3.苏格拉底哲学对自然哲学的超越 131

(二)以色列思想家对精神危机的积极应对 138

1.摩西和《旧约》传统 139

2.耶稣和《新约》传统 142

(三)印度思想家对精神危机的积极应对 145

1.吠陀传统 145

2.释迦牟尼和佛教 147

第四章 轴心时代精神突破的主观条件(内因) 152

第一节 “人皆可以为尧舜” 152

一、人生发展的生理上的规律性 153

二、人生发展的精神上的规律性 154

三、“精神青春期”和“精神更年期” 157

第二节 “修行”即“实践”——个体精神突破的关键 158

一、“求道” 159

二、“求道即得道” 161

三、“得道者普度众生” 163

四、“精神更年期”——判断个体精神突破的客观标准 164

第五章 轴心时代精神突破的基本逻辑 167

第一节 轴心时代精神突破的基本逻辑 167

一、“理性神话”超越“部落神话” 167

二、“成熟理性”超越“理性神话” 170

三、直觉和想象力扬弃“成熟理性”——先知圣人诞生 174

第二节 轴心时代精神突破的意义 176

第六章 展望“第二轴心时代” 179

第一节 “第二轴心时代”概念 180

第二节 “第二轴心时代”是否可能 183

一、“文明的冲突”和“现代精神危机” 184

二、“现代精神危机”与“第二轴心时代” 186

第三节“第二轴心时代”精神突破可能的基本逻辑 187

一、“普世文明”本质上是“现代理性神话” 188

二、“现代成熟理性”是否可能 194

(一)“现代成熟理性”生成的可能条件 194

(二)“现代成熟理性”的可能形态 197

三、“第二轴心时代”精神突破可能的基本逻辑 198

(一)“现代理性神话”超越“诸现代文明” 198

(二)“现代成熟理性”超越“现代理性神话” 198

(三)直觉和想象力扬弃“现代成熟理性”——类先知圣人诞生 199

四、对“第二轴心时代”精神突破的想象和猜想 199

第七章 人类精神基因图谱 201

第一节 雅斯贝尔斯的“世界历史纲要” 202

第二节 阿姆斯特朗的“人类精神发展路线图” 204

第三节 人类精神基因图谱(草图) 207

一、神话时代(约公元前2万年~前800年) 208

(一)旧石器时代:狩猎神话(约公元前2万年~前8千年) 212

(二)新石器时代:农耕神话(公元前8千年~前4千年) 213

(三)早期文明:神话遭遇挑战(公元前4千年~前800年) 214

二、轴心时代:理性超越神话(公元前800年~前200年) 216

(一)“理性神话”对多元的“部落神话”的超越(公元前800年~前600年) 217

(二)“成熟理性”战胜“理性神话”(公元前600年~前200年) 218

(三)直觉超越理性(先知圣人诞生) 218

三、后轴心时代(公元前200年~公元2000年) 221

(一)中世纪时代:宗教信仰压倒理性(公元前200年~公元1500年) 221

(二)西方的“类轴心时代”(公元1500年~1800年) 222

(三)全球化时代:文明的冲突与融合(1800年~21世纪) 222

四、“第二轴心时代”:新轴心文明诞生(21世纪~) 224

(一)“现代理性神话”超越“诸现代文明” 225

(二)“现代成熟理性”超越“现代理性神话” 225

(三)直觉和想象力扬弃“现代成熟理性”——类先知圣人诞生 226

参考文献 227

后记 235

购买PDF格式(9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