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西风落日  领事裁判权在近代中国的确立
  • 作 者:安国胜编
  • 出 版 社:北京:法律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511829207
  • 标注页数:362 页
  • PDF页数:380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2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80 ≥362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引言 1

第一章 天朝法度:浑然一体的礼法秩序 3

一、道分路歧:中西法律的简单比较 3

二、礼法秩序:古代中国法律的二元体制 9

三、天朝法度:浑然一体、经纬天下 15

四、官僚制度:难以自拔的历史旋涡 19

【小结】 22

第二章 西风渐劲:通商口岸的是是非非 23

一、蕃人夷俗:古代中国的外国人与外国法 23

二、画地为牢:明清的海禁与贸易压制 31

三、矛盾初现:洪任辉告状事件及其影响 36

四、积重难返:“夷欠”问题日益严重 42

【小结】 49

第三章 山雨欲来:帝国法网的阙整疏密 50

一、波澜不惊:清代中前期涉外纠纷概况 50

二、法权在握:对居澳外国人刑事管辖的确定 58

三、抵命凶夷:被大清国处决的外国凶犯 65

四、法网之疏:对外国人刑事管辖的混乱 74

五、明修栈道:接踵而至的英国使者 83

六、暗度陈仓:英国人掠夺法权的准备 89

【小结】 95

第四章 门户洞开:法权初失的内因外力 97

一、交凶之争:林维喜案的法权争夺 97

二、庸人误国:琦善、耆英的不同态度 107

三、法权初失:从善后条款到通商章程 114

四、浩罕模式:治外法权的前车之辙? 121

【小结】 136

第五章 各取所需:满载而归的西方使者 138

一、双面山姆:美国人的不满与恭顺 138

二、望厦条约:没有成本的高额回报 144

三、趁火打劫:黄埔条约与开放教禁 151

四、一视同仁:啼笑皆非的法权出让 158

【小结】 163

第六章 溯古论今:领事裁判的前世来生 165

一、法随人行:领事制度的早期模式 165

二、西人东来:领事裁判权的东方变种 170

三、扩张工具:领事裁判权的新内涵 176

四、治外法权:一个译名引发的公案 183

[小结】 195

第七章 日薄鱼渊:难以抑制的法权流失 197

一、鸵鸟战术:矛盾是回避不掉的 197

二、战火再起:派上用场的治外法权 207

三、天津条约:领事裁判权落地生根 216

四、来者不拒:法权流失如开闸洪水 225

五、另当别论:日俄在华领事裁判权 233

六、落日残晖:重生的希望留待明天 241

【小结】 250

第八章 法律怪胎:会审公廨与外国法院 253

一、租界初立:国中国里的法权尴尬 253

二、理事衙门:没有牌照的司法机构 260

三、会审公廨:中西合璧的法律怪胎 267

四、外国法院:变了质的领事裁判权 276

【小结】 286

尾声:庭院与树 288

附录一 领事裁判权来华大事记 292

附录二 确立在华领事裁判权的条约章程 309

一、鸦片战争前中外条约中有关司法裁判权的内容 309

二、鸦片战争后外国取得在华领事裁判权的第一批条约 312

三、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其后英美法在华领事裁判权的再次确立及扩大 315

四、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欧洲国家取得的在华领事裁判权 320

五、拉美国家获得的在华领事裁判权 329

六、其他欧洲国家获得或重新确认在华领事裁判权 332

七、俄国与日本在中国确立领事裁判权的条约章程 333

八、其他国家的在华领事裁判权 337

九、其他与领事裁判权有关的条约章程及文件 338

引用及参考文献目录 340

后记 361

购买PDF格式(12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