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当前位置: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简论pdf电子书下载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简论
  • 作 者:宋刚著
  • 出 版 社: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564305109
  • 标注页数:167 页
  • PDF页数:181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8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181 ≥167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概论 3

第一节 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阐释 4

一、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 4

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和外延 7

第二节 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分析 10

一、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空间上的全面性 11

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指向上的针对性 11

三、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力量上的群众性 12

四、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方法上的灵活性 13

第三节 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义 13

一、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自然延伸 13

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有效强化学生管理的重要基础 15

三、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促进“人的现代化”的必要途径 16

第四节 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背景 18

一、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 18

二、社会文化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 20

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入关键期 23

第二章 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 29

第一节 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构成 30

一、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施教主体 30

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受教主体 34

三、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主体 36

第二节 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主体性 38

一、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施教主体的主体性 39

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受教主体的主体性 44

三、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主体的主体性 48

第三章 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55

第一节 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结构 56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结构 56

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结构 57

第二节 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内容 58

一、学习观与学习方法教育 59

二、成才观与成才途径教育 61

三、就业观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63

四、人际观与人际交往教育 65

五、日常心理健康教育 67

六、网络行为规范教育 68

第三节 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内容 71

一、爱国主义教育 72

二、公民道德教育 75

第四章 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 83

第一节 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分类 84

一、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言语文字载体 84

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生活动载体 86

三、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生事务载体 87

四、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校园文化载体 88

第二节 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选择 89

一、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原则 90

二、功能与需要相适应的原则 91

三、方案与操作相支持的原则 93

四、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93

第三节 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开发 95

一、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载体 96

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园区载体 98

三、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载体 99

第五章 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105

第一节 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方法 106

一、基本原则方法 107

二、现代原则方法 115

第二节 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方法 118

一、调查研究方法 118

二、系统分析方法 119

三、科学决策方法 120

第三节 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方法 121

一、思想教育方法 122

二、行为引导方法 125

三、心理疏导方法 129

第四节 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方法 131

一、定性评估方法 132

二、定量评估方法 133

第六章 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 137

第一节 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过程 137

一、把握行为实际 138

二、制订教育方案 140

三、实施教育方案 142

四、教育活动评估 144

第二节 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过程 145

一、起点:入学教育 146

二、深入:学中教育 148

三、升华:毕业教育 151

第三节 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具体规律 153

一、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差距张力规律 154

二、教育主体支配规律 155

三、受教育者需求驱动规律 156

四、教育与环境的互动共进规律 157

参考文献 159

后记 166

购买PDF格式(8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