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民俗学视野中的红楼梦
  • 作 者:赵云芳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7516183496
  • 标注页数:203 页
  • PDF页数:212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9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12 ≥203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绪言 1

第一章 原生态民俗在《红楼梦》中的解构与重建 3

第一节 不写之写,暗中制约——“穿天节”与“上巳节” 4

第二节 对应错位,移花接木——“芒种节”与“花朝节” 17

第三节 创设情境,氛围烘托——“清明节”与“七夕节” 24

第二章 民俗意象原型在人物形象中的构成 38

第一节 人物服饰色彩中民俗意象原型的营构 39

一 薛宝钗服饰中的黄色意象原型 39

二 贾宝玉服饰中的红色意象原型 46

三 贾宝玉与王熙凤服饰中的“百蝶穿花”意象原型 53

第二节 人物形象气质中民俗意象原型的营构 58

一 林黛玉形象中的“仙女”意象原型 58

二 贾宝玉形象中的“玉人”意象原型 64

第三节 人物姓名中民俗意象原型的营构 69

一 林黛玉姓名中的“草”“木”意象 70

二 薛宝钗姓名中的“钗”“雪”意象 78

三 贾宝玉姓名中的“玉”“石”意象 84

四 王熙凤姓名中的“凤凰”意象 92

第三章 《红楼梦》中口承民俗的介入 103

第一节 直接嵌入——谚语、歇后语 103

一 俗谚在《红楼梦》中的嵌入方式 104

二 《红楼梦》中俗谚的叙事功能 106

第二节 体裁利用——谜语 111

一 《红楼梦》对民间谜语体裁的借鉴和利用 112

二 《红楼梦》谜语的民俗解读 115

第三节 题材利用——以补天神话为例 118

一 衍生——作者对补天神话的曲解和误读 119

二 开掘——“女性本位”——作者的“女娲情结” 122

第四节 原型的借用与再造 135

一 王熙凤与民间故事中的“巧媳妇” 136

二 林黛玉与民间故事中的“龙女报恩” 157

三 贾宝玉与民间故事中的“怪孩子” 165

第四章 以民俗纠葛建构的情节冲突 172

第一节 信仰民俗与情节预设 172

一 佛教信仰与《红楼梦》的情节预设 172

二 道教信仰与《红楼梦》的情节预设 176

三 传统民俗文化心理与《红楼梦》的情节预设 178

第二节 节俗效应与情节强化 181

第三节 游艺民俗与情节渲染 187

一 风筝放走人晦气 187

二 斗草引出石榴裙 189

三 闺中“抓子儿”赢“瓜子” 193

四 “拇战”酒桌助豪情 194

五 “花名”占出人命运 195

六 “点戏”暗喻家衰败 197

结语 200

参考文献 202

购买PDF格式(9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