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新二元结构问题研究
  • 作 者:张健明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313139757
  • 标注页数:148 页
  • PDF页数:162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7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162 ≥148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1章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1.1 研究背景 1

1.1.2 研究意义 4

1.2 文献综述 6

1.2.1 国外关于“新二元结构”问题的研究综述 6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1

1.2.3 研究述评 20

1.3 研究方法 21

1.3.1 系统分析方法 21

1.3.2 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 21

1.3.3 历史研究与现状分析相结合 21

1.3.4 运用多学科交叉研究 22

1.4 研究框架 22

1.4.1 研究思路 22

1.4.2 主要内容 22

第2章 我国“新二元结构”问题溯源 24

2.1 城乡二元结构历史追溯 24

2.1.1 我国城镇化进程 24

2.1.2 二元结构理论 27

2.1.3 我国城乡二元结构演化 28

2.1.4 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特征 29

2.2 “新二元结构”概念界定 30

2.2.1 “新二元结构”的概念 30

2.2.2 “新二元结构”形成原因 31

2.2.3 “新二元结构”问题 32

2.3 “新二元结构”问题特征 38

第3章 “新二元结构”问题形成的社会机理 41

3.1 “新二元结构”问题形成的社会因素 41

3.1.1 人口结构变迁 41

3.1.2 二元就业结构分析 50

3.1.3 二元收入结构分析 52

3.1.4 二元消费结构分析 54

3.2 “新二元结构”问题的制度因素 57

3.2.1 城乡户籍制度 57

3.2.2 社会权利制度 64

3.3 “新二元结构”问题实质 67

3.3.1 群体性社会排斥 67

3.3.2 城市公共资源供需矛盾 69

3.3.3 公平正义理念缺失 70

第4章 城市“新二元结构”问题的实证分析 72

4.1 实证调研设计 72

4.1.1 调研样本选择 72

4.1.2 问卷调查与个案调查设计 72

4.2 问卷调研分析 73

4.2.1 基本情况分析 73

4.2.2 调查结果分析 74

4.3 个案调研分析 81

4.3.1 基本情况分析 81

4.3.2 调查结果分析 83

4.3.3 问卷与个案调查分析 87

4.4 北京、上海、广州“新二元结构”问题比较分析 90

4.4.1 非城市户籍居民享有社会权利比较分析 90

4.4.2 非城市户籍居民享有经济权利比较分析 95

4.4.3 结论 97

4.5 特大城市“新二元结构”问题成因分析 97

4.5.1 特大城市“新二元结构”问题特殊表现 98

4.5.2 特大城市“新二元结构”问题成因分析 103

第5章 解决“新二元结构”问题的路径设计 107

5.1 缓解“新二元结构”问题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107

5.1.1 移民社会融入的基本理念 107

5.1.2 移民社会融入的政策及实施 108

5.1.3 推动移民社会融入政策国际经验启示 112

5.2 观念创新:营造包容和谐的社会氛围 114

5.2.1 树立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 114

5.2.2 培育包容和谐的社会心态 115

5.3 政策创新: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117

5.3.1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理念 118

5.3.2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原则 120

5.3.3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策略 122

5.4 制度创新:促进非城市户籍居民社会融入 127

5.4.1 逐步消除社会融合的制度障碍 127

5.4.2 逐步消除社会融入的社会障碍 128

第6章 缓解“新二元结构”问题的政策选择 130

6.1 政策改革调整的原则 130

6.1.1 坚持三项原则 130

6.1.2 推进四项改革 131

6.2 缓解“新二元结构”问题的政策措施 132

6.2.1 循序渐进地打破户籍壁垒 132

6.2.2 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 133

6.2.3 建立非城市户籍居民的利益表达机制 135

6.2.4 建立非城市户籍居民社会支持网络 135

6.2.5 推动非城市户籍居民社区融入 136

6.2.6 加强非城市户籍居民的职业技能培训 137

结束语 139

参考文献 141

后记 148

购买PDF格式(7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