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黄俊杰著
- 出 版 社:国立台湾大学出版中心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9863501367
- 标注页数:329 页
- PDF页数:355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55 ≥329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导论】 1
第一讲 为什么在21世纪必须重温儒家人文精神? 1
提要 1
一、引言 3
二、21世纪是全球化的时代 4
三、21世纪是亚洲崛起的时代 6
四、21世纪的新挑战 9
五、结论:东亚儒家人文精神在21世纪的新意义 11
附录 17
【东亚儒家人文精神的形成】 23
第二讲 总论:东亚儒家传统中的人文精神 23
提要 23
一、引言 25
二、「身」与「心」的融合 27
三、「自我」与「他者」的交融 30
四、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32
五、「过去」与「现在」的对话 34
六、综论:东亚儒家人文精神的特色 39
七、结论:儒家人文传统与21世纪教育的新展望 40
附录 42
第三讲 孔子的生命智慧 45
提要 45
一、引言 47
二、「自我」如何安顿? 52
三、「自我」与「他者」如何互动? 55
四、「自我」与「自然」如何相处? 59
五、「自我」与「超自然」之关系如何? 61
六、结论 64
附录 66
第四讲 孟子的生命智慧 69
提要 69
一、引言 71
二、孟子的历史背景及其人格与风格 71
三、孟子的生命观与「浩然之气」 77
四、孟子生命观中的「践形」理论 81
五、结论 81
附录 83
第五讲 《大学》的生命智慧 87
提要 87
一、引言 89
二、「大学」的涵义与《大学》 90
三、《大学》中生命观的核心价值及其实践 92
四、政治领域是道德领域的扩大与延伸 96
五、结论 97
附录 100
【东亚儒家人文精神的对照系统】 105
第六讲 《道德经》的生命智慧 105
提要 105
一、引言 107
二、思考生命课题的理论基础与出发点 108
三、生命的核心价值:「无为」 110
四、生命核心价值在世界的实践 112
五、理想世界之建构 115
六、结论 116
附录 118
第七讲 禅宗的生命智慧 121
提要 121
一、引言 123
二、佛教基本思想及其东来 125
三、禅宗思想中的生命智慧 134
四、结论:禅宗人文思想的21世纪新启示 136
附录 138
第八讲 《心经》的生命观 141
提要 141
一、引言 143
二、生命的本质 143
三、生命的目标 147
四、与儒家生命观的对比 149
附录 151
第九讲 华严宗的生命智慧 155
提要 155
一、引言 157
二、法藏法师与《金师子章》 158
三、生命的存在状态:处于重重无尽的网络之中 158
四、生命的本质 161
五、结论 165
附录 168
【东亚儒家人文精神的展开】 173
第十讲 朱子的人文精神(1):「理一分殊」说 173
提要 173
一、引言 175
二、21世纪全球化趋势及其核心问题 176
三、朱子思想中「个人」与「世界」之关系 177
四、全球化时代朱子「理一分殊」说的新启示 180
五、结论:在诸多「理」之中求同存异 182
附录 185
第十一讲 朱子的人文精神(2):「仁」说及其在日本与朝鲜的回响 189
提要 189
一、引言 191
二、孔孟思想中「仁」的涵义 192
三、朱子〈仁说〉的思想内涵 194
四、德川日本儒者对〈仁说〉的形上学之解构 196
五、德川日本儒者在社会政治脉络中释「仁」 198
六、朝鲜儒者丁茶山在「互为主体性」中释「仁」 199
七、结论 201
附录 203
第十二讲 中国史学传统中的儒家人文精神 207
提要 207
一、引言 209
二、中国传统史学中「事实」与「价值」的辩证关系 210
三、传统中国历史撰写的特征 215
四、传统史学中的「时间」观念与人文精神的建立 218
五、结论 222
附录 224
第十三讲 中国儒家人文思想中的「自我」与「他者」:朱舜水与徐复观的日本观之比较 227
提要 227
一、引言 229
二、历史脉络中的朱舜水与徐复观 230
三、朱舜水与徐复观眼中日本人的心理与性格 232
四、朱舜水与徐复观眼中的日本文化与社会 233
五、结论 236
附录 240
第十四讲 儒家人文传统在现代台湾:发展与问题 243
提要 243
一、引言 245
二、儒学在战后台湾发展的三个面向 247
三、「儒家民主政治」如何可能?——从当代新儒家出发思考 258
四、儒家价值理念与21世纪中华文化的展望 271
五、结论 274
附录 276
【结论】 281
第十五讲 结论:东亚儒家人文精神的核心价值 281
提要 281
一、引言 283
二、儒家人文精神的人性论基础及其核心价值 283
三、儒道人文精神的比较 286
四、儒佛人文精神的比较 287
五、结论 288
附录 290
参考书目 293
人名索引 317
名词索引 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