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都市里的搓澡工  农民工迁移与城市适应研究
  • 作 者:赵莉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516105603
  • 标注页数:199 页
  • PDF页数:212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8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12 ≥199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绪论 1

一 研究的缘起 1

二 研究的意义 3

(一)现实意义 3

(二)理论意义 5

三 研究内容的确定 6

(一)迁移 6

(二)城市适应 8

四 研究方法 10

(一)人类学主客位方法 10

(二)“主位研究”的可行性 12

(三)收集资料的方法 14

(四)分析方法:网络分析法 16

五 田野调查点——Y市 18

六 论文的结构安排 19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2

一 社会网相关理论综述 22

(一)格拉诺维特“弱关系力量”假设与“嵌入性”理论 23

(二)“强关系力量”假设与“差序格局”理论 24

(三)结构主义网络论 27

(四)资源论的社会网络理论与资本论的社会网络理论 27

(五)社会网研究展望 29

二 人口迁移的经济学研究 30

(一)经济学视角下的“推拉理论” 30

(二)新古典经济理论与新经济移民理论 31

(三)双重劳动市场理论 33

三 农民工流动的社会学研究 33

(一)农民工流动研究的两种分析视角 34

(二)社会网络视角下的农民工研究 35

四 人口迁移的人类学研究 36

(一)从文化变迁角度的人口迁移研究 37

(二)移民的社会适应性研究 38

(三)人类学与农民工研究 39

第三章 空间迁移:从农村到城市 41

一 搓澡服务业的兴起 41

二 “哥伦布”的故事:从孔老二说起 44

(一)奔波:从杂耍到搓澡 46

(二)趟路:从秦皇岛到Y市 47

(三)学修脚:和扬州搓澡工“抢饭碗” 50

(四)聚集:亲带亲、邻帮邻 53

三 农村的生活 55

(一)史前史:从拉板车到搓澡 56

(二)关于孔家和孔家的字辈谱 58

四 最初的打工经历 62

(一)漂泊的日子 62

(二)不堪回首的收容遣送 67

五 初到Y市 70

(一)选择留下来? 70

(二)搓澡:“汗领”生活的开始 73

六 小结 80

第四章 地位迁移:从搓澡工到包工头 81

一 从搓澡工到包工头 81

(一)积累:站稳脚跟 81

(二)扩张:包浴池“扒皮” 84

二 搓澡工:被“扒皮”的日子 88

(一)谁被“扒皮”? 88

(二)“扒皮”的终结 93

三 转行与回归 96

(一)买车跑长途 96

(二)回归老本行 99

四 小结 102

第五章 城市适应:从生存到生活 104

一 经济适应 104

(一)初来乍到:生存 104

(二)安营扎寨:生活 106

二 社会交往适应 110

(一)关系的存续:和同乡的关系 111

(二)关系的重构:和城里人的关系 117

三 心理适应 124

(一)职业认同:“我”和“他人”眼中的自己 125

(二)地域认同:半个Y市人 134

(三)身份认同:生活在城市里的农村人 140

四 小结 149

第六章 总结与讨论 150

一 是流动?还是迁移? 150

二 搓澡工迁移的“推力”和“拉力” 153

三 迁移中的关系网络:一种嵌入性视角 156

(一)强关系与初次职业流动 157

(二)弱关系与再次职业流动 159

四 城市适应的多维性 161

(一)经济适应:从生存理性到经济理性 162

(二)社会交往适应:构建新的“社会空间” 163

(三)心理适应:一种自我认同 165

五 关于研究方法的进一步说明 169

六 研究创新和不足之处 172

(一)创新之处 172

(二)研究的不足 174

参考文献 176

附录 186

附录1:主要搓澡人物一览表 186

附录2:安徽搓澡工的关系网络图 188

附录3:访谈提纲 189

附录4:地图 192

附录5:照片 193

后记 198

购买PDF格式(8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