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刘树德著
- 出 版 社:北京:法律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511807625
- 标注页数:316 页
- PDF页数:347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47 ≥316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宪政·法治·民主漫谈(代序) 1
一、求得“真”司法民主——人民陪审员制度的民主理想与运行现实 1
(一)域外陪审/参审制度的经验与借鉴 1
(二)人民陪审员制度的本土经验 4
(三)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准确定位 8
(四)人民陪审员制度的运行 15
二、司法审查/解释的民主正当性追问 25
(一)问题:司法审查/解释的民主正当性追问 25
(二)司法审查/解释民主正当性的皈依 26
(三)余论 44
三、合理倾听民意——刑事司法中民意回应的程序之维 46
(一)“共同意志”相关论争的启示 46
(二)“民意”界定的语境 52
(三)刑事司法与“民意”互动关系的程序之维 57
(四)结语 69
四、“专群结合”:新语境的诠释 72
(一)“专群结合”的多维定位 74
(二)新时期继续坚持“专群结合”的依据 88
(三)新时期人民法院坚持“专群结合”的着力点 102
五、刑事立法的“中庸”之道——绝对化立法引发司法困惑 122
(一)特殊减轻制度的程序规定 122
(二)特殊防卫的规定 144
(三)法定刑“绝对死刑”的规定 145
(四)不得假释情形的规定 147
六、现行犯罪构成理论的命运论争——浪漫主义还是现实主义 149
(一)关于现行犯罪构成理论的主要争点及评析 149
(二)犯罪构成理论体系确立的基点 188
七、犯罪构成理论体系变革的实践之维 199
(一)法益的实证分析——以寻衅滋事罪案为例 199
(二)国家司法考试大纲(刑法)变化引发的思考 230
(三)国家司法考试辅导用书编写引发的思考 249
八、司法改革的科学观——死刑复核制度改革的示范效应及启示 259
(一)死刑复核制度改革的定位:是体制改革还是机制改革 260
(二)死刑复核制度改革的决策:是政治问题还是法律问题 264
(三)死刑复核制度改革的实施:是系统综合还是“散兵游击” 268
(四)死刑复核制度改革的效果:是法律效果还是社会效果 273
九、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规范化建设——以政党与司法关系为视角 277
(一)政党与司法关系的历史梳理 277
(二)党的领导与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关系的改善和优化 284
(三)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的规范化建设 292
代跋:凭什么“最高”——浅析最高人民法院之“最高” 302
后记 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