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周怡著
- 出 版 社:牛津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0195456165
- 标注页数:333 页
- PDF页数:350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50 ≥333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追求不朽与后集体主义之理性 1
一、关于后集体主义的理论模型 4
二、后集体主义之理性 9
三、整合、分化及整合逻辑 11
四、研究对象的选择与进入 19
五、研究方法与叙述框架 23
第二章 社会整合理论:经典与现代 29
一、概念之辨:整合、团结和凝聚力 30
二、社会类型整合理论 35
三、市场转型理论与整合 50
四、附带谈一下理性选择理论 73
五、后集体主义研究框架与三大理论的关系 75
第三章 后集体主义的逻辑起点:从村庄声誉到工业整合 79
一、事实镜框:区位、概况与历史 80
二、村庄声誉:无法忽略的集体记忆 90
三、「不分田」的集体工业化道路 115
第四章 寻求整合的分化:结构与阶层 131
一、三种可能的分化:功能、冲突或人为 132
二、欲躲不能的社区结构分化 136
三、差序分配与阶层分化 146
四、分化后的认同:阶层意识与社区价值观 166
第五章 村庄整合的制度环境:惯习与村规民约 180
一、惯习:农业集体的传统 182
二、村规民约:村落忠诚的制度约束 208
第六章 村庄的家族政治:权威、利益与秩序 225
一、两个村庄事实 225
二、三种解释的挫折 233
三、我的解释起点 237
四、权力更替的理论解释 241
五、权威不败的实证分析 252
六、「差序格局」:讨论与结论 275
结语 后集体主义的社会历史意义 284
一后集体主义的逻辑起点及其特征 284
二、后集体主义的历史定位 290
三、后集体主义与发展模式 293
四、后集体主义与私有化 297
五、后集体主义与意识形态 303
六、比较中的逻辑悖论:特殊与普适 307
附表 313
后记 316
参考文献 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