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当前位置:反思型教师专业发展pdf电子书下载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反思型教师专业发展
  • 作 者:张志泉著
  • 出 版 社: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305163890
  • 标注页数:288 页
  • PDF页数:297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0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97 ≥288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绪论 1

第一章 教师专业发展内涵与好教师的标准 3

第一节 教师的概念与好教师的标准 3

一、师的概念 3

二、好教师的标准 7

三、当代好教师的标准 10

第二节 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与研究的历史回顾 23

一、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历程 23

二、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可探空间 30

第二章 走向反思型教师的教师专业发展目标 33

第一节 众说纷纭的教师专业发展目标 33

一、骨干教师 34

二、学者型教师 34

三、研究型教师 36

四、教育家型教师 38

五、专家型教师 40

第二节 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性取向 44

一、反思型教师界说 44

二、培养反思型教师的必要性 47

第三节 反思型教师发展的特殊性 54

一、反思型教师的特殊性 54

二、反思型教师发展的特殊过程 57

第四节 教师向反思型发展的理论模型 60

一、技术性反思模型 60

二、行动中和行动后反思模型 61

三、缜密性反思模型 61

四、人格性反思模型 61

五、批判性反思模型 62

第三章 教师专业发展对学生学习成绩影响的实证研究 63

第一节 班主任与教师资历与学生学习成绩的相关性研究 63

一、教师(班主任)资历对小学生语文成绩的影响研究 64

二、教师资历对小学生数学成绩的影响研究 70

三、教师资历对中学生语文成绩的影响研究 76

四、教师资历对中学生数学成绩的影响研究 82

五、教师资历对中学生英语成绩的影响研究 87

六、结论 93

七、结论分析 96

第四章 反思概念及影响教师走向反思型的因素 101

第一节 反思的内涵及其分类 101

一、关于反思的诸家之言 101

二、反思的维度审视 106

三、反思的分类 113

第二节 本书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118

一、本书的创造空间 118

二、本书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120

第五章 影响教师走向反思型的因素 121

第一节 内部因素 121

一、专业结构 121

二、动机与情感因素 129

第二节 外部因素 135

一、学校的氛围 136

二、科学的教师评价制度 137

三、教育主体的互动 139

四、各因素间的内联性分析 142

第六章 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性内容 146

第一节 对教师意识的反思 146

第二节 对教育实践的反思 156

一、对职业道德的反思 156

二、对教育知识的反思 165

三、对教育能力的反思 172

四、对专业知识的反思 180

第七章 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性氛围 191

第一节 营造校园反思性氛围中的主体 191

一、学校领导的反思 192

二、教师的反思 193

三、学生的反思 196

第二节 营造校园反思氛围的路线和策略 201

一、营造校园反思氛围的技术路线 201

二、营造校园反思性氛围的策略 202

第八章 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性研究 205

第一节 探询研究 206

一、教师探询研究的特殊性 206

二、教师探询研究的主要内容 209

第二节 行动研究 219

一、行动研究概说 219

二、行动研究模式 223

三、行动研究促进教师向反思型方向发展 228

第三节 叙事研究 230

一、教师叙事研究的特殊性 230

二、教育叙事的类型 231

三、教师叙事的主要内容 233

四、叙事研究引导教师走向宽广的反思大道 239

第四节 培育研究 240

一、培育研究定义 241

二、培育研究的过程 241

三、培育研究的方法 248

第九章 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性实践 250

第一节 反思性德育 250

一、学校道德场的实质 251

二、对学校德育的反思 252

三、学校道德场的建设方略 254

第二节 反思性教学 257

一、反思性教学的概念 258

二、反思性教学的模型 260

三、反思性教学实施的条件 265

第三节 微格教学 268

一、微格教学的特征 268

二、微格教学的理论依据 269

三、微格教学的过程 271

参考文献 276

后记 287

购买PDF格式(10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