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艺术中国  书法卷
  • 作 者:黄惇主编
  • 出 版 社: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305163449
  • 标注页数:264 页
  • PDF页数:276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0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76 ≥264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1章 先秦·秦 1

龙骨与甲骨文的发现 1

霭然相对之态 恍如目前——三千年前“书法”教学的实例 3

《大盂鼎》和他的七个主人 5

西周三大重器 6

长沙子弹库楚帛书 10

侯马盟书 11

新出土的郭店楚简 12

秦系文字的经典——石鼓文 14

量器上的文字——秦代权量诏铭书法 15

第2章 两汉 17

汉代的习字觚 17

汉人的手写体与铭刻体 18

书于竹帛 21

急就章草 24

汉代的镇墓文 26

铸在钱币上的文字 28

清浪铜华以为镜 29

丰碑大碣与以孝治天下 31

《熹平石经》的功效:正定文 33

自然的再加工 35

砖铭与瓦当书法 37

草书究竟是快还是慢? 40

最早的书法流派 43

汉代的鸿都门学 45

汉碑与碑学 47

汉代的印章 49

第3章 魏晋南北朝 51

新与旧是相对的 51

古人的名片 54

魏晋风度与江左风流 56

王羲之新体:发而皆中节 58

兰亭:衍生的文化现象 61

外人那得知 63

东晋墓“识” 65

南朝杂体与道教符箓 68

南朝寒人书家的兴起 71

写经的功德 74

崔、卢大族的号召力 77

题记:佛教造像的附属物 79

死不得葬代北与邙洛墓志 80

南北朝的讹俗字 84

王褒入北的震动 87

灭佛与刻经 89

智永:王羲之的平俗化 93

第4章 唐 95

1.杰出的帝王书法家唐太宗李世民 95

2.被誉为“正书第一”的《九成宫醴泉铭碑》 96

3.君子藏器 以虞为优——虞世南的书法 99

4.美人婵娟 似不任乎罗绮——褚遂良的楷书 101

5.奇特的《升仙太子碑》 103

6.被誉为唐法书第一的《万岁通天帖》 105

7.文词华美 草法兼备——孙过庭《书谱》 110

8.伯喈如在——韩择木的隶书化 112

9.斯翁之后 直至小生——李阳冰的篆书 114

10.颠张醉素 116

11.北海如象——李邕的行书 118

12.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祭侄文稿》 120

13.心正则笔正——柳公权的楷书 122

14.书之豪杰“杨风子” 124

15.不逊色名家的经生字 126

第5章 两宋 129

1.徐铉的篆书 129

2.虽可爱,终可鄙;虽可鄙,终不可弃——李建中 132

3.梅妻鹤子——林逋 134

4.学书消日 不计工拙——欧阳修 136

5.独步当时——蔡襄 137

6.我书意造本无法 点画信手烦推求——苏轼 140

7.以禅喻书 自成一家——黄庭坚 142

8.风樯阵马 沉着痛快——米芾的行书 144

9.宋徽宗赵佶与瘦金书 146

10.笔劲体道的范成大 148

11.词翰俱美的张孝祥 150

12.奇诡见巧——张即之 152

13.学米乱真的吴琚 154

14.黄华老人王庭筠 156

第6章 元代 159

旧王孙仕新朝 159

赵体笼罩东国 161

“仆与伯几同学书” 164

画押与押记 166

60岁脱了道袍 167

奎章阁与鉴书博士 169

清廉的色目人 171

我有江南铁笛 173

聊写胸中逸气 175

第7章 明代 178

中书舍人善书得宠 178

“镇宅符”之诮 181

书画与财富 184

900年后的唐代作伪高手 187

疏狂情性说枝山 189

书名与高寿 192

南京解元——江南第一风流才子 194

吴门别调陈白阳 196

说官话的王宠 198

儒商的文化世界 201

“独立书斋啸晚风” 204

张瑞图是不是奸臣 207

董其昌的“淡” 210

三珠树 212

谁认识这些字? 215

造势的晚明书法 217

宁为粗猛,不为细嫩 221

临摹即创作 224

汉隶成了香饽饽 227

第8章 清 231

傅山:萧然物外,自得天机 231

八大山人:字中有画 234

郑簠与“八分书歌” 235

金农与“渴笔八分” 238

浓墨宰相和淡墨探花 240

邓石如与梅镠之关系 243

伊秉绶:别开隶书新生面 246

阮元的南北分派与地域书风理论 247

包世臣的墨法论 251

学邓又学包的吴熙载 253

何绍基的碑帖结合 257

碑学重镇赵之谦 259

吴昌硕和《石鼓文》 260

康有为与清代碑学的总结 262

购买PDF格式(10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