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被害人行为导入定罪机制研究
  • 作 者:黄瑛琦著
  • 出 版 社:北京:法律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511826428
  • 标注页数:166 页
  • PDF页数:177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8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177 ≥166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前言 1

第一章 被害人行为影响定罪概说 4

第一节 基本概念之辨析 4

一、被害人的概念 4

二、被害人行为的概念 8

第二节 被害人行为之于定罪的成立条件 12

一、主体条件 12

二、行为条件 12

三、时间条件 13

四、影响力条件 13

第三节 影响定罪的被害人行为的具体类型 14

一、被害人承诺 14

二、被害人过错行为 22

三、被害人告诉行为 31

四、刑事和解行为 41

第二章 被害人行为影响定罪的现状分析 53

第一节 被害人行为影响定罪的立法与司法现状 53

一、被害人行为影响定罪的立法层次现状 53

二、被害人行为影响定罪的司法层次现状 69

第二节 被害人行为影响定罪现状的缺陷分析 86

一、被害人承诺行为无相关的规定且实践鲜有探索 86

二、被害人过错行为的规定未上升到法律层面 86

三、亲告罪的适用范围过于狭窄 87

四、刑事和解的适用缺乏法律依据 88

第三节 被害人行为影响定罪存在缺陷的根源探究 89

一、二元结构的刑事法律关系中被害人主体地位的缺失 89

二、以国家为主导的刑事政策对被害人的漠视 91

第三章 被害人行为导入定罪机制的必要性 94

第一节 法律关系主体成立之必然要求 94

一、法律关系的概念 94

二、法律关系的成立以法律关系主体为必要条件 95

第二节 将被害人行为导入定罪机制是部门法协调的必然要求 97

一、确立被害人的刑事法律关系主体地位是法律关系协调的必然要求 97

二、将被害人行为导入定罪机制是部门法协调的必然要求 98

第三节 将被害人行为导入定罪机制有利于实现公平责任 99

一、公平为法律目的之所在 99

二、一般侵权责任承担之原则 101

三、将被害人行为导入定罪机制有利于公平责任之实现 103

第四节 将被害人行为导入定罪机制有利于推动刑法机能之实现 104

一、将被害人行为导入定罪机制有利于提高民众之规范意识 104

二、将被害人行为导入定罪机制有利于法益保护机能的实现 105

第五节 被害人行为对犯罪成立的现实作用 106

一、犯罪过程中被害人行为的作用 106

二、特定犯罪中被害人行为成为犯罪成立的主导性因素 108

三、以被害人行为来评价社会危害性更具合理性 109

第四章 被害人行为导入定罪机制的实现路径(一) 112

第一节 确立被害人在刑事法律关系中的主体地位 112

一、刑事法律关系“三元结构”的架构 113

二、三元结构刑事法律关系在刑事法理论中的确立 115

第二节 被害人承诺一定程度阻却犯罪的法定化 116

一、被害人承诺出罪的法定化及其适用范围 117

二、被害人承诺出罪的条件 121

第三节 被害人过错在我国法定化的实现路径 121

一、刑法总则的原则性规定 122

二、需要通过立法解释细化的问题 122

第四节 明确规定被害人刑事处分原则 125

一、被害人刑事处分原则的概念及渊源 125

二、被害人刑事处分原则确立的依据 126

三、被害人刑事处分原则的实现路径 128

第五章 被害人行为导入定罪机制的实现路径(二) 131

第一节 被害人过错行为与具体犯罪的认定 131

一、故意伤害案件中的被害人过错行为与定罪 132

二、交通肇事罪中被害人的过错行为规定 133

第二节 应纳入亲告罪的具体犯罪 137

一、侵犯商业秘密罪 138

二、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相关犯罪 140

三、盗窃罪(仅限于近亲属之间) 144

第三节 刑事和解的设置和适用范围 146

一、刑事和解的设置 147

二、刑事和解的适用范围 149

结语 153

参考文献 156

后记 165

购买PDF格式(8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