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董琦琦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学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507750232
- 标注页数:288 页
- PDF页数:296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96 ≥288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城市档案 1
一、城市发展史溯源 7
二、城市隐喻 16
三、城市文化记忆 28
第二章 城市与文学的互文性关系 37
一、文学地理景观 38
二、城市文学的生产与消费 44
第三章 城市书写的空间类型 49
第一节 空间民族化 50
一、“自我”与“他者”的关系 51
二、“他者”的属性及特征 55
三、“他者”对城市书写的影响 69
第二节 空间政治化 78
一、天安门的现代转换 78
二、天安门叙事 116
第三节 空间性别化 155
一、现代都市的沉沦与迷失 156
二、失落精神的守望与召唤 160
三、异质文化的交融与互渗 164
第四章 城市书写的身体体验 167
第一节 感受城市的诸种方式 168
一、触觉与热量 168
二、嗅觉与气味 172
三、视觉与印象 176
第二节 触摸北京的几条路径 182
一、可闻的 183
二、可品的 196
三、可见的 199
第五章 城市身份认同的建构与消解 203
第一节 关于“认同”的学理溯源 204
一、什么是认同? 204
二、谁需要认同? 207
三、去哪里寻找认同? 211
第二节 20世纪20—70年代:“老北京”的消逝与“新北京”的生产 214
一、“老北京”的遗失:以城墙与城门为例 216
二、“新北京”:“改写”胡同与“家—X”空间生产 226
第三节 20世纪80年代:记忆素与“文化北京” 241
一、京味小说中的记忆素及其构成 242
二、记忆素之一:人物 243
三、记忆素之二:行动 249
四、记忆素之三:空间 253
五、记忆素之四:情节 258
第四节 20世纪90年代:现代都市与“怀旧北京” 262
一、作为“景观”的现代都市 262
二、王朔笔下的“新北京”记忆 269
三、怀旧“老北京” 274
后记 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