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骆军编
- 出 版 社:北京:法律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511828880
- 标注页数:286 页
- PDF页数:301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01 ≥286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导论 1
第一章 视角扩展:从现实中走近民事判例制度 27
一、“同案不同判”的现实困境 27
(一)“同案不同判”的现象考察 27
(二)“同案不同判”的主客观因素 34
(三)“同案不同判”是否能够避免 39
二、学界的应对方案 39
(一)加强立法说与司法解释说 40
(二)法理习惯说 40
(三)判例法引进说 41
(四)案例指导制度说 41
三、新的选择——民事判例制度说 43
(一)案例指导制度的运行现状 43
(二)判例制度的现实优势 44
(三)在构建判例制度的过程中应优先构建民事判例制度 47
第二章 渊源考辩:民事判例制度比较法研究 50
一、判例法中民事判例制度的演变轨迹 50
(一)英国民事判例制度的形成 50
(二)美国民事判例制度的确立 57
(三)英美民事判例制度的演变启示 63
二、民事判例制度与成文法的结合 68
(一)借鉴:德、意在民事法律制度上的改革 68
(二)吸纳:日本民事判例制度的建立方式 75
(三)参考:我国台湾地区的民事判例制度 77
(四)总结:民事判例制度与成文法的和谐 81
三、民事判例制度与中华法系的渊源 84
(一)秦汉时期民事判例制度概览 84
(二)唐宋元民事判例制度举隅 86
(三)明清民事判例制度解读 88
(四)中国古代民事判例制度的特点及对中华法系的贡献 90
第三章 理论重构:我国民事判例制度构建基点 96
一、价值基础——走出民事判例制度工具理性的误区 97
(一)规范与秩序:司法能动视野下的民事判例制度 97
(二)稳定与和谐:转型时期民事判例制度的功能分析 101
(三)正义与效率:民事判例制度背景下的价值重释 104
二、思维方法突破——跨越“案例指导制度”的藩篱 108
(一)“案例指导制度”的理论研究概述 108
(二)“案例指导制度”研究的具体争议 112
(三)“案例指导制度”的反思与突破 124
三、本土回应——中国社会与民事判例制度的歧向与弥合 126
(一)中国古代法律文化传统与民事判例制度的扞格 126
(二)民事判例制度与中国现实社会的裂缝与弥合 132
(三)超越与重构:寻求文化与制度的结合 140
第四章 数据分析:民事判例制度实证调查 156
一、问卷的设计 156
(一)问卷的目的 156
(二)问卷的注意事项 157
(三)问卷的内容 157
(四)问卷的参与主体 158
(五)问卷可信度和有效度保证 162
(六)问卷的保障 165
二、问卷的实施 165
(一)专业型调查问卷实施概况 165
(二)普通型调查问卷实施概况 167
(三)问卷数据分析 174
三、问卷的结论 184
(一)民事判例制度是完善成文法的客观需要 184
(二)民事判例制度是维护司法公正和统一的有效途径 187
(三)民事判例制度具有实践意义上的可操作性 189
(四)民事判例制度具备大规模推广的社会土壤 191
(五)解码民事判例制度构建规则 193
第五章 现实表达:我国民事判例制度架构与实践方式 201
一、我国民事判例的制度架构 201
(一)我国民事判例制度的本体 201
(二)我国民事判例制度的法律关系 206
(三)我国民事判例制度的具体构造 212
二、民事判例制度的实践方式 221
(一)实践的内涵 221
(二)民事判例制度的实践品格 223
(三)民事判例制度的实践方式 226
(四)民事判例制度的实践案例 227
三、关于如何运用民事判例制度进行案件审理的设想 232
(一)现行民事法律制度下法官的办案过程 233
(二)未来民事判例制度下法官的办案过程 235
(三)对比和结论 238
结语 240
附件附件一:民事判例制度相关问题调查问卷(专业型) 244
附件二:民事判例制度相关问题调查问卷(普通型) 250
附件三:1985~2007年《最高人民法院公报》刊登的112件民事审判指导性案例 252
参考文献 263
后记 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