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李振声著
- 出 版 社: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2
- ISBN:7221000566
- 标注页数:237 页
- PDF页数:243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43 ≥237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郭沫若早期艺术观的哲学渊源 4
一、早期艺术观的基调与他对泛神论(Pantheism)的特殊阐释 4
二、早期艺术直觉观与既成哲学 25
三、早期艺术功利观与既成哲学 39
四、早期艺术观中“动的精神”观念与既成哲学 65
五、早期艺术观接受既成哲学影响的偏差性的历史理由与个人原因 75
第二章 郭沫若早期艺术观与西方近现代文艺思潮 88
一、与歌德 88
二、与惠特曼 109
三、与英国近现代文艺思潮 117
四、与西方现代主义思潮 129
第三章 郭沫若早期艺术观 139
一、偏倚主观的艺术本质论 139
二、主情的创作论 157
三、偏重理想的视焦 167
四、艺术真实观 175
第四章 郭沫若早期诗学观述略 186
一、抒情:诗的本职 186
二、“自我表现”:诗的主要成分 197
三、诗与人格同构:诗的一元论 202
四、“自然流露”:诗表达内发情感最畅达的通道 211
五、郭沫若早期诗学观的贡献和限制 217
第五章 郭沫若早期文艺批评观概览 225
一、批评:主观欣赏与客观检察的协合 225
二、消极转向积极:由“感动力之有无不能定艺术之真伪”到“在富于感受性的人,主观的感受原可以为客观的权衡” 230
三、批评家的素质 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