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当前位置:低碳建筑pdf电子书下载 > 工业技术
低碳建筑
  • 作 者:陈易等著
  • 出 版 社: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60861456
  • 标注页数:189 页
  • PDF页数:204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8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04 ≥189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上篇 低碳建筑 2

第1章 低碳建筑与建筑碳排放量 2

1.1 温室气体及其后果 2

1.1.1 二氧化碳及其排放 2

1.1.2 气候变化及其后果 3

1.2 建筑碳排放量计算 4

1.2.1 国外研究回顾 5

1.2.2 国内研究回顾 8

1.2.3 建筑碳排放计量 14

1.3 低碳建筑 18

1.3.1 低碳建筑概述 18

1.3.2 低碳建筑与建筑节能 19

1.3.3 低碳建筑与相关概念 19

第2章 低碳建筑的社会背景 22

2.1 发展模式与低碳建筑 22

2.1.1 工业革命之前的发展模式与建筑 23

2.1.2 工业革命之后的发展模式与建筑 26

2.1.3 未来发展模式与未来建筑 27

2.2 生活模式与低碳建筑 31

2.2.1 反对崇尚物质的生活模式 31

2.2.2 推崇“关心与分享”的生活模式 33

2.2.3 反对依赖私人汽车的生活模式 36

2.3 技术选择与低碳建筑 37

2.3.1 技术的哲学思辨 37

2.3.2 优先采用适宜技术 39

2.3.3 技术进步与低碳建筑 40

2.4 美学标准与低碳建筑 42

2.4.1 建筑之美概述 42

2.4.2 低碳建筑之美 46

第3章 低碳建筑的发展愿景 51

3.1 气候变化与中国 51

3.1.1 中国的环境问题 51

3.1.2 气候变化与中国 53

3.2 中国建筑师的低碳认知 54

3.2.1 调研方法 55

3.2.2 调研结果 55

3.2.3 结论启示 59

3.3 中国低碳建筑的发展愿景 59

3.3.1 愿景一: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 60

3.3.2 愿景二:进一步加强科研积累 62

3.3.3 愿景三:进一步注重设计师的作用 63

下篇 低碳建筑设计 66

第4章 城市设计层面 66

4.1 土地利用规划 66

4.1.1 适度提高密度 66

4.1.2 土地综合利用 68

4.2 交通规划 71

4.2.1 倡导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 71

4.2.2 重视步行与自行车的作用 74

4.3 绿地规划 75

4.3.1 扩大绿地固碳能力 75

4.3.2 降低城市热岛效应 77

4.3.3 绿化结合食品生产 77

4.3.4 关注绿化本身的生态问题 81

第5章 建筑设计层面 83

5.1 建筑绿化 84

5.1.1 与建筑设计相结合 85

5.1.2 与专业公司相结合 86

5.1.3 与细部设计相结合 87

5.2 自然通风 90

5.2.1 注意总体布局和周边景观 90

5.2.2 注意形体和空间设计 92

5.2.3 注意开窗面积和方式 94

5.2.4 注意细部设计 101

5.3 日照采光 102

5.3.1 注意总体布局和周边环境 102

5.3.2 注意形体和空间设计 105

5.3.3 注意开窗设计 105

5.3.4 注意导光设计 108

5.4 保温隔热 109

5.4.1 注意形体和空间设计 109

5.4.2 注意围护结构细部设计 110

5.5 遮挡阳光 114

5.5.1 注意形体和景观设计 114

5.5.2 注意建筑遮阳措施 117

第6章 材料选择层面 123

6.1 设计与减少材料消耗 123

6.1.1 设计中的注意事项 123

6.1.2 选材中的注意事项 128

6.2 绿色建材及其评价体系 128

6.2.1 绿色建材及其评判 128

6.2.2 生命周期评价 130

6.3 Ⅲ型环境声明与碳足迹 132

6.3.1 Ⅲ型环境声明 132

6.3.2 材料的碳足迹 134

第7章 方案设计与低碳判断 138

7.1 方案设计与碳排放量 138

7.1.1 研究目标 139

7.1.2 研究内容 140

7.1.3 研究思路 141

7.2 形体设计与碳排放量 142

7.2.1 形体限定因素对碳排放量的影响效应 142

7.2.2 形体限定因素对碳排放量的影响程度 145

7.2.3 形体导出因素的影响效应分析 147

第8章 低碳建筑设计实例分析 148

8.1 北欧的合作社区 148

8.1.1 目标明确 148

8.1.2 共同参与 152

8.1.3 低碳节能 153

8.1.4 富有人情味 154

8.1.5 经验启示 154

8.2 德国住宅的节能减排 154

8.2.1 低能耗住宅 155

8.2.2 “被动屋”住宅 156

8.2.3 产能型住宅 160

8.2.4 经验启示 164

8.3 德国联邦环境局办公楼 166

8.3.1 FEA办公楼可持续设计 166

8.3.2 FEA办公楼的能效表现 172

8.3.3 经验启示 175

8.4 中国某办公楼减碳设计 176

8.4.1 设计背景情况 176

8.4.2 立面设计构思 177

8.4.3 中庭导光设计 181

8.4.4 经验总结 182

主要参考文献 183

后记 188

购买PDF格式(8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