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卢洁峰编
- 出 版 社: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218072654
- 标注页数:234 页
- PDF页数:246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46 ≥234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上篇 “中山”符号的形成 5
一、“中山”符号的观念形态 5
1.兴中会成立打下“中山”符号底色 5
2.“伦敦蒙难”,“中山”符号出世 13
3.革命党人积极推广“中山”符号 23
4.同盟会公推总理,凸显“中山”共识 29
5.“天下为公”——“中山”符号观念形态的定格 34
二、“中山”符号的物化形态 44
1.革命尚未成功,中山鞠躬尽瘁 44
2.举世哀悼,共铸“中山”符号 46
3.“中山”符号物化肇始 54
4.中山模范县——“中山”符号之惠民模式 58
中篇 “中山”符号的范本 70
三、中山陵——“中山”符号之范本 70
1.中山陵墓的建筑要求 70
2.吕彦直对孙中山的理解 84
3.吕彦直对“中山”符号的表达 99
四、众人甘为构建“中山”符号而奉献 115
1.吕彦直呕心沥血英年早逝 115
2.姚新记倒贴14万两银子 125
3.参建陵工的艰辛 129
4.工程技术人员甘于奉献 131
下篇 “中山”符号的推广 142
五、广州中山纪念堂——“中山”符号推广之起点 142
1.粤人率先动议建筑中山纪念堂 142
2.一个讹传 149
3.“前堂后碑”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153
4.吕彦直二次夺魁 158
5.中国宝塔的变体 162
6.建筑与落成 181
7.广州中山纪念堂效应 191
六、“中山”符号之泛化 205
1.“中山”符号泛化的转折点 205
2.“中山”符号泛化中的亮点 212
3.“中山”成为中国符号 220
结语:中国需要孙中山 224
参考书目 231
后记 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