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民国史学述论稿  1912-1949
  • 作 者:谢保成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208100732
  • 标注页数:437 页
  • PDF页数:476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3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476 ≥437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上编 1

第一章 旧体史书编纂 3

第一节 贯穿民国的一桩修史公案——《清史稿》 4

第二节 列为“正史”的《新元史》 16

第三节 “不囿有元一代”的《蒙兀儿史记》 24

第四节 列入“十通”的《清朝续文献通考》 33

第二章 本土文化遗存发见与“国学”、“国故”之争 38

第一节 民国前期重见天日的本土文化遗存 38

第二节 “国故”、“国学”之争 47

第三节 与清末“国粹”、“国学”之争的差异 57

第三章 打破上古史系统的“古史辨” 66

第一节 “层累”说的提出 66

第二节 最初两个回合的交锋 72

第三节 赞许、批评与应答 85

第四章 “寻伪之所出,通类例所在”的“古史新证” 95

第一节 王国维的学术道路 95

第二节 《观堂集林》见证的卓著成就与杰出贡献 98

第三节 学术思想与学术方法 114

第五章 流派纷呈的史学论与史学方法论 123

第一节 中国史学论 125

第二节 中国历史方法论 140

第三节 梁启超及其历史研究法 146

第六章 新体史书涌现 162

第一节 通史编写 162

第二节 断代史举要 168

第三节 专门史著述 176

下编 197

第七章 社会史论战及其对史学的影响 199

第一节 社会问题的回顾与展望 200

第二节 《读书杂志》及其后的论战 213

第三节 影响与启示 227

第八章 历史语言研究所的成就与功绩 240

第一节 傅斯年创办历史语言研究所 240

第二节 历史语言研究所之旨趣 245

第三节 “要科学的东方学之正统在中国” 252

第九章 上古、中古研究 274

第一节 古史论辩的深入与拓展 274

第二节 由“专重考据”转而“趋重实用”的陈垣 283

第三节 “求本国学术之独立”的陈寅恪 295

第十章 几种“历史哲学”和历史观 309

第一节 不断变换的“哲学” 309

第二节 以生物史观为基础的历史相对论 317

第三节 “偏于‘统相’摄绎”的“文化形态观” 326

第十一章 马克思主义历史学骨干队伍与基本框架 337

第一节 “开辟草径”的郭沫若 337

第二节 骨干队伍形成 344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初步发展 354

第十二章 史书撰著与历史文献整理 376

第一节 通史编著 376

第二节 断代史研究 390

第三节 近代史著述 402

第四节 中外关系史与世界史编写 415

第五节 史学史代表作与历史文献整理 424

基本书目(60种) 433

后记 436

购买PDF格式(13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