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中国史官文化与《史记》
  • 作 者:陈桐生著
  • 出 版 社:北京:文津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3
  • ISBN:957668160X
  • 标注页数:389 页
  • PDF页数:402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2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402 ≥389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引论 1

第一章中国史官的天官职能与天人理论 3

一中国史官的天官职能 3

二《周易》的天人宇宙观 15

三 阴阳五行学派的五德终始说 20

四 春秋公羊学的三统循环论 30

五 汉家改制中的理论热点 37

第二章 孔子《春秋》的王道文化哲学 41

一对孔子作《春秋》的文化认同 41

二 孟子对《春秋》文化意义的阐发 50

三 王道文化传统的内涵 52

四《春秋》三传释旨 55

五 孔子与六经 64

六《史记》的文化定位 67

第三章 战国士文化与史官文化 75

一战国士文化与史官文化的关系 75

二 战国士文化之源 78

三 战国士林的价值观 81

四 战国士林的文化心态 86

五《易传》《中庸》的超越哲学 96

第四章 司马迁的生命体验与文化心理 101

一早期生命体验 102

二 沐浴战国士文化的流风馀韵 105

三 司马迁的两个精神支撐点 111

四 司马迁与「自我实现者」的比较 115

五 血染的个性风采 117

六 司马迁受刑後的心理分析 122

七 司马迁的死亡之思 129

八 司马迁的文化复仇心理 132

九《史记》的半官史半私史性质 141

第五章 司马迁的天道观 145

一《史记》的神学目的论 146

二《史记》的天人感应论 157

三《史记》的历史循环论 168

四《史记》「八书」的通变论 174

五《史记》的经济循环论 187

六《史记》的天命崇高论 189

七《史记》天命观反例分析 199

八《史记》「进化论」材料分析 204

九《史记》求实精神的贯彻程度 207

第六章 司马迁的王道观 217

一司马迁对历代帝王政治的评判 218

二 司马迁论汉武兴儒学 223

三 司马迁论汉武伐四夷 226

四 司马迁论汉武封禅 235

五 司马迁论汉武经济政策 239

六 司马迁论汉武吏治 245

七 政治与文化的分离 249

八 天道与王道的沟通渠道 250

九 天道观与王道观的矛盾及其统一 251

第七章 司马迁的士道观 253

一《史记》中变例分析 254

二 下层士林的丰碑 261

三《史记》人物评价中的非道德化倾向 270

四 功名难遂的悲歌 275

五对「烈丈夫」的礼赞 281

第八章「谤书说」辩 285

一司马迁从根本上拥护汉家政权 286

二《史记》贬损汉家的两点依据 290

三 宫刑与《史记》的关系 297

四「谤书说」的实质 307

第九章《史记》思想近《易》说 309

一秦汉之际的学术大趋势 309

二《史记》与《易》学 312

三《易传》与《史记》的宇宙观 315

四《易传》与《史记》的通变论 319

五《易传》与《史记》的尚德思想 324

六《易传》与《史记》的人生观 328

第十章 司马迁与董仲舒异同考 333

一司马迁师承董仲舒说不能成立 333

二 司马迁与董仲舒相同之点 346

三 司马迁与董仲舒相异之点 359

四 几点结论 363

第十一章《史记》对中国史官文化的贡献 365

一《史记》对中国史官文化的总结 365

二《史记》的精髓 369

注释 374

主要参考书目 380

後记 382

购买PDF格式(12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