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 者:马奔腾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华书局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101075779
- 标注页数:267 页
- PDF页数:274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74 ≥267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导论 1
第一章 诗禅趋近的思想背景 10
第一节 佛禅境界的流变 10
一、禅的历史演化 11
二、“无念”的禅境 18
第二节 佛禅的艺术气质 23
一、禅僧对世俗文化生活的追求 24
二、以诗文明禅 30
第三节 禅境与诗境:异质同构 38
一、禅境与诗境的差异 38
二、禅境与诗境的相通 39
第二章 文人与禅 50
第一节 古代文人的信仰状况 50
一、儒释道互补的思想背景 51
二、文人对佛禅思想的接受与拓展 57
第二节 文人的生活与佛禅 63
一、文人生活受佛禅影响的多维性 64
二、文人受佛禅影响的几种类型 66
第三节 文人的诗歌与佛禅 74
一、不同历史时期佛禅与诗歌创作的关系 74
二、文人禅意诗创作的普遍性 86
第三章 禅与诗歌意境创造的新变 90
第一节 禅家自性对意境的开拓 91
一、禅宗对自性的强调 92
二、禅家自性对诗人心性的拓展 98
三、禅家自性影响于诗歌意境创造的具体表现 101
第二节 禅门直觉与意境的神韵 105
一、中国诗歌重抒情重表现的传统 105
二、禅宗对直觉的重视 106
三、禅门直觉与诗性思维 110
四、禅门直觉对诗境的影响 113
第三节 道、禅的艺术境界 117
一、道、禅思维方式的相通 118
二、道、禅境界的不同 127
三、道、禅境界与审美移情 131
第四章 禅与诗歌意境理论的发展 135
第一节 诗歌意境理论的萌生 136
一、诗歌中的意境创造 136
二、意境理论的萌芽 140
第二节 唐宋时期的诗歌意境理论与禅 145
一、“境”含义的流变 146
二、唐代的意境理论与禅 149
三、宋代的意境理论与禅 166
第三节 元明清时期的诗歌意境理论与禅 175
一、元代的意境理论与禅 176
二、明代的意境理论与禅 179
三、清代的意境理论与禅 188
第五章 面向未来的意境理论和禅美学 204
第一节 禅与意境理论的现代升华 205
一、王国维的意境理论 205
二、宗白华的意境理论 214
第二节 生机长存的意境理论 220
一、意境美学思想至今仍具有强大生命力 220
二、意境理论的历史给我国当代文论的启示 228
第三节 禅美学研究的文化价值 231
一、禅美学研究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需要 232
二、禅美学研究可健康大众身心、促进社会和谐 236
结语 241
附录:当代禅美学研究述评 243
主要参考文献 256
后记 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