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晁乐红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010089546
- 标注页数:384 页
- PDF页数:395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95 ≥384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导论 1
一、关于先秦儒家之中庸 1
二、关于亚里士多德的中道 5
三、关于中庸与中道的比较 8
第一章 先秦儒家之中庸 11
第一节 孔子之前的“中”与“庸” 11
一、“中”字的出现 12
二、“中”的观念的产生 13
三、“庸”的诠释 15
第二节 孔子的中庸思想 17
一、中庸之道——“全为中” 17
二、“过犹不及”——“适度为中” 20
三、中庸的价值指向是和谐 23
第三节《中庸》的中庸思想 27
一、本体论的提升 28
二、“诚为中” 33
第四节 孟子的中庸思想 38
一、权 38
二、“仁义为中” 42
第五节 荀子的中庸思想 46
一、对孔子中庸之道的继承和发扬 47
二、隆礼至法——“规范为中” 51
三、“礼为首中”、“法为次中” 56
第二章 亚里士多德的中道思想 61
第一节 亚里士多德的中道观 66
一、中道观 66
二、中道观的理论来源 74
第二节 中道精神 89
一、中道是理性和欲望的契合 90
二、中道意味着德性与规范相统一 93
三、中道预示着众人之治好于个人之治 97
第三章 德性与社会 102
第一节 德性 102
一、先秦儒家之德 102
二、古希腊之德性 107
三、两者的比较 114
第二节 中庸/中道之德与社会 126
一、先秦中国社会 126
二、古希腊社会 132
三、社会与中庸/中道之德 136
第三节 中庸/中道之德的概况之比 148
一、德性细表比较 148
二、德性总汇比较 150
第四章 伦理德性的比较(上)——共有的伦理德性 164
第一节 相似伦理德性的比较 164
一、节制与节 164
二、勇敢与勇 171
三、温和与温 177
四、羞耻与耻 180
五、爱荣誉 184
第二节 相近伦理德性的比较 187
一、慷慨与俭、施 187
二、友善与恭(敬) 196
三、求实与直(谦) 201
第三节 相反伦理德性的比较——机智与讷 205
第五章 伦理德性的比较(下)——特有的伦理德性 211
第一节 儒家特有的伦理德性 211
一、中庸之德 211
二、非中庸之德 232
第二节 亚里士多德特有的伦理德性 251
一、公正或正义 251
二、义愤 256
三、大方 259
四、大度 264
第六章 理智德性的比较 268
第一节 亚里士多德特有的理智德性——智慧 270
一、作为德性的智慧 270
二、对中道的拒斥、影响及失误 273
第二节 智慧之德在先秦儒家的缺失、原因及影响 280
一、缺失 280
二、原因 284
三、影响 288
第三节 共有的理智德性——明智 297
一、相似之处 298
二、相异之处 304
第七章 论中庸中的中道精神 312
第一节 理欲关系比较 312
一、程度不同 313
二、方法不同 316
三、目的不同 319
第二节 德性与规范的关系之比 321
一、中道与法治 323
二、中庸与礼 327
三、后世影响 338
第三节 民主与专制 345
一、中道与民主 347
二、中庸与专制 350
结语 361
参考文献 365
附录 参考文献使用说明 380
后记 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