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奥地利)彼得·V·齐马著
- 出 版 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533652890
- 标注页数:289 页
- PDF页数:302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02 ≥289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前言 1
导论 1
1.比较文学和美学 2
2.比较文艺学和总体文艺学 5
3.比较文学和社会科学 7
4.比较文学和民族语文学 9
第一章 比较文学的学科史 12
1.法国的比较文学:实证主义传统 14
2.英语区比较文学和社会学中的科学主义和实证主义 21
3.“法国学派”和“美国学派”:新的发展 25
4.对比较文学的两份马克思主义的贡献:日尔蒙斯基和杜瑞辛 34
5.方法讨论中的德国比较文学 39
第二章 作为对话理论的比较文学 47
1.语言情境:社会方言和话语 49
2.民族文化和理论形成 58
3.作为意识形态批评和对话的比较文学 63
4.拥护一种对话式文学概念 68
第三章 类型学比较 74
1.类型学比较的方法论意义 75
2.王尔德和霍夫曼斯塔尔:戏剧和上流社会交谈 76
3.哈谢克和卡夫卡:暧昧、批判和危机 91
第四章 发生学比较 103
1.发生学比较:社会/语言学情境和互文性 104
2.巴罗哈作为尼采读者 106
3.尼采和加缪 118
4.从尼采到D·H·劳伦斯:自然的暧昧性 123
第五章 比较性接受研究 132
1.接受美学批判 133
2.比较文学的接受社会学 140
3.德国和美国的黑塞接受 149
第六章 文学翻译 158
1.翻译理论:一个批评性概览 161
2.从符号学角度看翻译:内容—表达、单义—多义、本义—引申义 171
3.从社会学谈翻译:文化和意识形态 184
第七章 分期和文体史 192
1.分期作为社会符号学问题 194
2.三个例子: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 198
3.现代/后现代 210
4.存在主义小说的文体史:从暧昧到无所谓 228
第八章 从地区角度看比较文学——威尼斯、伊斯特里亚、克恩滕(由约翰·斯徒鲁茨撰稿) 237
1.中欧和阿尔卑斯—亚德里亚:多民族文化关系的现实性和连续性 240
2.民族文学概念的困境和多文化地区 244
3.在阿尔卑斯和亚德里亚之间:从克恩滕到的里雅斯特 249
4.地区和双语性:汉特克、帕索里尼、托米扎 258
参考文献 269
译者后记 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