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当前位置:阳明学摭论pdf电子书下载 > 哲学宗教
阳明学摭论
  • 作 者:王哓昕著
  • 出 版 社: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564302344
  • 标注页数:179 页
  • PDF页数:189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8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189 ≥179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阳明“为学之变” 1

一、回顾“三变”说 1

二、龙场以前已有“四变” 4

三、析甘泉“五溺”说 9

四、“五变”说 12

第二章 阳明“为教之变” 14

一、静坐:是功夫还是本体? 15

二、龙场悟道:是功夫还是本体? 18

三、本体与功夫:一个融突和合的结构 20

四、是功夫之变,还是本体之变? 22

第三章 阳明之“立言” 25

一、“立言”于修德讲学 25

二、隆庆本《王文成公全书》 27

三、崇祯本《阳明先生集要》 28

四、两版本之异见略语 31

五、清光绪己卯《阳明集要三编(黔南重刊本)》 33

第四章 “致良知”与“物自体”——阳明与康德的哲学比较 37

一、“除却见闻酬酢,亦无良知可致矣”——感性的源泉 37

二、“尔那一点良知,是尔自家的准则”——认识的界限 39

三、“良知只是心之本体”——理性的理念 41

四、“良知只是一个天理”——通向伦理学 43

第五章 阳明学研究的多维度思考 47

一、方法、视野与论域 47

二、知识与价值、“价值中立”与“非价值中立” 48

三、阳明学研究的多角度展开 50

四、从比较文化学视野看阳明学 52

第六章 阳明“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和谐与“和而不同” 56

一、和合思想的理论前导 56

二、先秦诸家的和谐思想 58

三、人与自然的冲突 61

四、人与自身心灵、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冲突 65

五、“和而不同”的价值 69

六、“和谐”与“和而不同”的价值 70

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 72

第七章 儒学与现代人的精神家园 75

一、儒学曾经受到的两种待遇 75

二、儒的起源 76

三、儒学的新生 77

四、儒学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80

五、儒学与现代人的精神家园 82

第八章 良知与世界关系的确立——良知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84

一、“良知”与和谐社会 84

二、和谐社会构建的合法性 87

三、和谐社会的合理化建构 90

四、生态文明城市是和谐社会的具体形态 93

第九章 “良知”与民生的对话——简论儒家的民生观 96

一、儒家民生观的基本内涵 96

二、儒家民生观的历史价值 97

三、儒家民生观的当代价值 99

四、朱熹的民生思想 101

第十章 “良知”对生命的关怀——哲学与发展 108

一、哲学的发展理念 109

二、哲学与发展的问题 112

三、哲学与人的发展 115

第十一章 在阳明心学中寻找资源——公平正义与社会和谐 117

一、公平正义与社会和谐的关系 117

二、罗尔斯的《正义论》 120

三、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 122

第十二章 王阳明“知行合一”学说的当代价值——论作为贵阳精神的“知行合一,协力争先” 124

一、“知行合一,协力争先”作为贵阳精神的根据 125

二、知行关系的历史考察与王阳明“知行合一”学说的理论建构 128

三、“知行合一,协力争先”作为贵阳精神的重要意义 145

附录一 阳明先生年谱 153

附录二 喜谈《阳明先生集要》 171

参考文献 177

购买PDF格式(8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