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编写
- 出 版 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040154579
- 标注页数:136 页
- PDF页数:152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152 ≥136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专题一 高中新课程中的技术领域 1
1.1 国外技术课程设置状况及时代意义 1
1.2 技术课程的性质与价值 4
1.3 技术课程新在何处 7
专题二 深入理解高中信息技术的课程目标 26
2.1 为什么把课程目标定位于提升高中学生的信息素养 27
2.2 课程目标是如何表达信息素养的 29
2.3 教学实施中如何实现信息技术课程目标 30
专题三 积极参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建设 38
3.1 为什么说信息技术教师负有进行课程建设的责任 39
3.2 如何根据课程标准的规定建构教学内容体系 41
3.3 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探索 46
专题四 处理好不同学段、不同模块之间的衔接 52
4.1 “衔接”了什么,怎样衔接的 52
4.2 避免基于工具和作品制作层面的简单重复 54
4.3 超越技术训练,让学生经历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55
专题五 科学把握各个模块的“技术深度” 68
5.1 如何科学定位新课程的“技术深度” 68
5.2 在教学中如何恰当把握“技术深度” 71
专题六 恰当挖掘信息技术所蕴涵的思想方法 83
6.1 为什么要重视信息技术思想与方法的学习 83
6.2 要挖掘什么样的技术思想,如何在教学中体现 85
专题七 使学生在贴近日常生活的情境中学习与运用信息技术 92
7.1 善于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作为教学实例 92
7.2 问题解决的基本策略与工具 94
7.3 对于非结构化问题解决,应当如何开展教学 94
专题八 科学设计与有效实施信息技术教学评价 106
8.1 选择适合的评价方式,灵活运用多种评价方式 107
8.2 表现性评价案例的展示与讨论 111
专题九 正确处理信息技术必修课和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整合之间的关系 121
9.1 从国家核心竞争力和人才培养的角度分析并讨论信息技术课的价值 121
9.2 根据我国国情分析信息技术课和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整合的动态并存关系 125
9.3 信息技术必修课和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整合的区别 126
进一步阅读建议 133
后记 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