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吕卓超著
- 出 版 社:西安:西安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805948682
- 标注页数:251 页
- PDF页数:269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69 ≥251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21世纪初的世界教育 1
一、教育的战略地位 2
二、新教育思想 8
三、世界教育的发展趋势 22
第二章 21世纪初中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29
一、教育的现状 29
二、中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32
第三章 中国现行教育制度 53
一、教育制度的内涵 53
二、现行教育制度的情况判断 57
三、教育制度创新的意义 63
第四章 中国现代教育制度创新理论 84
一、现代教育制度的内涵与特征 84
二、现代教育制度创新的理论基石 92
三、现代教育制度创新的“三条”根本性的客观尺度 110
第五章 中国现代教育制度创新目标 115
一、必须体现有利于整合教育资源的大教育理念 115
二、必须体现各级各类教育相互沟通的大教育结构体系 126
三、必须体现教育管理结构体系的现代特征 133
四、必须体现教育评价体系的现代特征 137
五、必须体现教育保障体系的现代特征 138
第六章 教育结构与中国现代教育制度 140
一、教育分类与教育结构 140
二、教育结构与各级各类教育的功能和定位 146
三、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相互沟通、衔接与融合的基本条件 148
第七章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成人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相互沟通 163
一、普通高等学校招收“农民注册大学生”的重要设想 163
二、普通高等学校招收“农民注册大学生”的现实性和可能性 165
三、“农民注册大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 168
四、认识和结论 172
第八章 中学教育与高等教育的相互沟通 174
一、充分认识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相互沟通的重要性 174
二、中学教育与高等教育相互沟通的途径 177
第九章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 183
一、建设“教育发展服务区”是时代的呼唤 183
二、建设“教育发展服务区”的基本内涵 185
三、建设“教育发展服务区”的措施和建议 187
第十章 大学入学制度与中国现代教育制度 189
一、大学入学制度现实情况的分析与思考 189
二、大学入学制度改革的目标与原则 199
三、大学入学制度改革的整体思路与途径 202
第十一章 教育评价与中国现代教育制度 219
一、教育评价的概念与功能 219
二、国内外教育评价的比较研究 224
三、教育评价制度体系的构建 231
第十二章 教育保障体系与中国现代教育制度 238
一、教育保障体系的意义 238
二、劳动人事制度与教育保障体系 239
三、户籍制度与教育保障体系 246
后记 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