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慧远、僧肇圣人学研究
  • 作 者:卢桂珍
  • 出 版 社:国立台湾大学出版委员会
  • 出版年份:2002
  • ISBN:16828461
  • 标注页数:272 页
  • PDF页数:285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0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85 ≥272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绪论 1

一、研究动机与目的 1

二、研究方法与范围 7

三、研究心得与限制 11

甲编 慧远圣人学 17

第一章 即有以悟无 24

第一节 发中之道 25

一、显法相以明本 29

二、定己性于自然 31

三、心法之生必俱游而同感 32

第二节 法性说 35

一、法性常住 36

二、以不有不无为内涵 37

第三节 形尽神不灭论 46

一、形神虽殊,相与为化 49

二、神传异形,其生不絶 51

三、无情于化,化毕生尽 55

四、「神」的两种趋向性 57

第二章 练神达思 59

第一节 求宗不顺化 59

一、遯世与变俗 61

二、不存身以息患 66

第二节 体极多方 68

一、禅法 69

二、般若 76

第三章 冥神绝境 82

第一节 泥洹不变以化尽为宅 83

第二节 法身与泥洹同像 85

一、法身观念之溯源 86

二、法身的三种特质 88

第三节 大乘修行观 91

一、修行之阶程 92

二、七住法身菩萨行 94

第四节 修行理论的内在困难 99

乙编 僧肇圣人学 105

第一章 第一义谛 109

第一节 物不迁 110

一、即动求静 113

二、两言一会 116

三、事各性生住于一世 118

第二节 不真空 121

一、破斥三家「空」义 121

二、即万物之自虚 125

三、以非有非无释空义 128

四、「双遣」的思维模式 135

第二章 真智观真谛 138

第一节 无相无知 142

一、微妙无相 142

二、般若无知 144

三、圣应可无而为 154

第二节 观空三进境 159

一、除「我」想——我空 160

二、除「法」想——法空 164

三、除「空」想——毕竟空 169

第三章 涅槃无名 172

第一节 妙极之真道 173

一、无为灭度 174

二、平等无差 176

三、日损与净心 179

第二节 出有无法 182

一、非有非无 183

二、不出有无亦不在有无 183

三、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185

第三节 为即无为,无为即为 187

一、隐显同源 188

二、菩萨住尽不尽平等法门 190

三、「双存」的思维模式 195

第四节 不离诸法而得涅槃 198

一、圣不异理 199

二、即生死即涅槃 200

三、涅槃非涅槃 202

综论 205

第一节 二家共法 207

一、非有非无之世界观 208

二、渐悟与渐修 209

三、特重般若玄智 210

四、涅槃圣境 211

五、大乘菩萨行 212

第二节 二家异说 215

一、存有论之歧出 215

二、修行观之殊异 219

三、境界说之分别 223

第三节 二家圣人学塑成之因试析 224

一、理事圆融之生命——慧远 225

二、深刻完备之师承——僧肇 233

第四节 二家圣人学在思想史上之意义与影响 243

一、对玄学语汇、论题之回应与创新 244

二、圣境之重塑与实践工夫之转向 252

三、遗而未决的问题 258

附录:慧远与僧肇生平、著作及相关大事纪年表 261

参考书目 266

购买PDF格式(10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