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理学智慧与人生之乐  “孔颜之乐”论的历史考察
  • 作 者:李煌明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010087603
  • 标注页数:285 页
  • PDF页数:293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0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93 ≥285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绪论 1

一、对象与任务 1

二、态度与方法 6

三、选材与结构 10

第一章“孔颜之乐”论的理论来源 13

第一节 儒家经典与“孔颜之乐”论 14

一、《论语》——“孔颜之乐”典故的来源 15

二、《周易》——“孔颜之乐”的思维模式、人格理想与终极信仰 18

三、《孟子》——“孔颜之乐”的心性修养论 22

四、《礼记》——“孔颜之乐”的修养工夫、理想境界及礼乐关系 29

第二节佛、道思想与“孔颜之乐”论 37

一、无为至乐与“孔颜之乐” 39

二、成圣与成佛 42

三、“圆融无碍”与“理一分殊” 50

第二章“孔颜之乐”论的兴起 57

第一节 周敦颐与诚者之乐 57

一、“无极而太极”的争议 59

二、诚者之乐的理论基础:“自无极而为太极” 67

三、诚者之乐 70

四、“极高明”与“道中庸” 73

五、“物”与“神” 79

第二节 邵雍与中者之乐 81

一、中者之乐的理论基础:“道为太极”、“心为太极” 83

二、中者之乐 89

三、“观”与“忘” 101

四、“时”与“宜” 107

第三节 张载与孝者之乐 114

一、孝者之乐的理论基础:“太虚即气” 117

二、孝者之乐 124

三、乐天与忧世 127

四、“大我”与“无我” 130

五、“弘大与谨敬”,“诚明与明诚” 134

第三章“孔颜之乐”论的发展 139

第一节 程颢与仁者之乐 140

一、仁者之乐的理论基础:天人本一 141

二、仁者之乐 145

三、“大我”与“无我” 149

四、“极高明”与“道中庸” 155

五、“习心”与“客气” 157

第二节 朱熹与礼者之乐 160

一、礼者之乐的理论基础:“理一分殊” 161

二、“以道为乐”与“道中之乐” 168

三、礼者之乐 175

四、“实”与“虚” 181

五、“吾与点也”与“鸢飞鱼跃” 183

六、“命”与“乐” 190

第四章“孔颜之乐”论的转折 195

第一节 陈献章与自然之乐 196

一、自然之乐的理论基础:心理合一、自得即道 198

二、自然之乐 202

三、曾点气象与孟子工夫 212

第二节 王守仁与本体之乐 216

一、本体之乐的理论基础:心即理 218

二、至善与无善,不动与无动 221

三、乐是心之本体 228

四、勉然与自然 231

五、光景与真乐 235

第五章“孔颜之乐”论的流变 238

第一节 王艮与安身之乐 240

一、安身之乐的理论基础:天理即天然自有之理 241

二、“天理”与“乐”的本体 244

三、“良知”与“乐”的工夫 246

四、“安身”与“乐”的核心 249

第二节 罗汝芳与赤子之乐 254

一、赤子之乐的理论基础:我心即天,天即我体 256

二、“赤子”、“天心”与“乐”的本体和核心 263

三、“天理”、“人欲”与“乐”的工夫 267

四、“浑沦顺适”与“乐”的特征 273

参考文献 282

后记 285

购买PDF格式(10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