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当前位置:贵州佛教史pdf电子书下载 > 其他书籍
贵州佛教史
  • 作 者:王路平著
  • 出 版 社:贵阳市:贵州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221054983
  • 标注页数:520 页
  • PDF页数:534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5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534 ≥520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唐宋贵州佛教的兴起和传布 1

第一节 晋代佛教始影响贵州 1

一、南方高僧赴印求法路经黔西 1

二、黔北黔东受中原西蜀佛教影响 3

第二节 唐代贵州佛教的兴起 6

一、牛腾布教 6

二、唐代佛寺 9

三、唐代高僧 14

四、贵州唐代佛教的特点 18

第三节 宋代贵州佛教的传布 21

一、佛寺遍布黔北黔东 21

二、土官土酋热衷奉佛兴寺 24

第二章 元明贵州佛教的发展 30

第一节 元明贵州佛教迅速发展的原因 30

第二节 元代佛教在贵州的拓展 32

一、外籍僧人入黔传教 32

二、黔北黔东出现佛教名山大刹 37

三、黔中地区开建佛寺 41

第三节 明代贵州佛教的繁荣 45

一、土司流官崇佛兴寺 45

二、僧官持教度僧 56

三、密教神僧传法黔中 62

四、僧徒士民辟建佛寺佛洞 67

第四节 建文帝与贵州佛教 74

一、建文帝遁迹贵州 75

二、建文帝与白云山 80

第三章 明季贵州佛教的鼎盛 90

第一节 中原西蜀禅师入黔弘教 91

一、外籍禅师避乱入黔 91

二、明季黔僧多为蜀籍 95

三、禅僧释子弘法利生 97

第二节 天童临济传灯一枝独秀 105

一、天童临济传灯黔中 105

二、破山临济灯系及其著述 111

三、明季贵州临济灯系的特点 125

第三节 佛教寺院遍布黔中 126

一、南明君臣护法修建 126

二、佛门僧徒拓殖开建 130

三、明朝遗民逃禅辟建 138

第四节 士大夫逃禅出家风行一时 142

一、士大夫禅悦者 142

二、士大夫逃禅者 156

三、士大夫出家者 168

第五节 佛教文化灿烂辉煌 184

一、藏经典籍遍布 184

二、语录著述众多 189

三、诗文书画璀璨 201

第四章 明末清初贵州佛教思想家的出现 208

第一节 丈雪通醉的佛教活动和禅学思想 209

一、丈雪的生平活动 209

二、丈雪临济禅宗佛教哲学思想及其特点 214

三、丈雪在佛教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25

第二节 语嵩传裔《语录》及其禅学特点 230

一、语嵩生平传略 230

二、《语嵩语录》的刊行 233

三、语嵩禅学的特点 238

四、语嵩和尚的历史影响 247

第三节 赤松道领、瞿脉净和师徒的佛教活动和禅学思想 251

一、赤松的生平活动及其历史影响 251

二、赤松的禅学思想 264

三、瞿脉净和的禅学思想 279

第四节 厂石如圣的佛教活动和禅宗佛教思想 295

一、厂石的生平活动及其历史影响 295

二、厂石的佛教宇宙观 301

三、厂石的佛教认识论 306

四、厂石的佛教解脱论 318

第五章 明清贵州佛教名山的兴隆 323

第一节 贵州佛教名山的兴隆 323

一、黔北名山:遵义禹门山 325

二、黔东名山:思南中和山、铜仁六龙山 329

三、黔中名山:平坝高峰山、息烽西望山 338

四、黔西南名山:盘县丹霞山 352

第二节 贵州第一佛教名山:黔东梵净山 355

一、佛教缘起及其兴盛 356

二、佛教的衰落和复兴 364

三、佛教传灯 366

四、寺庙沿革 369

第三节 贵阳佛教名山:东山、相宝山和黔灵山 375

一、东山 375

二、相宝山 381

三、黔灵山 383

第六章 近现代贵州佛教的衰落和复兴 392

第一节 晚清贵州佛教的衰落 392

一、佛教日益世俗化 392

二、佛教造像兴盛一时 401

三、“咸同之乱”重创佛教 404

四、“庙产兴学”占用寺产 409

第二节 民国贵州佛教的复兴 417

一、贵州佛教会全力弘法 418

二、名僧大德宣教贵州 439

三、居士佛教勃然兴起 458

第七章 贵州佛教的特征 468

第一节 佛道儒巫混杂合流 468

一、佛道儒巫混杂合流的原因 468

二、一身几任的僧人 475

三、多神合祀的寺庙 483

四、数教并存的山洞 488

五、众庙共居的乡镇 491

第二节 密教、禅宗和净土宗盛行域中 494

一、密教与禅宗的结合 495

二、临济禅宗的独盛 499

三、净土宗弥勒、观音的崇拜 501

第三节 寺庙建筑文化别具一格 504

一、民族特色 505

二、山地特色 507

三、奇异特色 509

主要参考书目 512

后记 518

购买PDF格式(15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