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牧草及饲料作物高产栽培利用
  • 作 者:白元生等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109067807
  • 标注页数:126 页
  • PDF页数:142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7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142 ≥126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一、概述 1

(一)牧草及饲料作物的作用与用途 1

1.牧草及饲料作物在畜牧业生产中的作用 1

2.牧草及饲料作物在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中的作用 4

3.牧草与生态环境保护 5

4.牧草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 6

5.草业发展在社会经济建设中的地位 6

(二)牧草及饲料作物发展趋势 7

(三)牧草及饲料作物品种的选择 8

1.东北羊草、苜蓿、沙打旺、胡枝子栽培区 8

2.内蒙古高原苜蓿、沙打旺、老芒麦、蒙古岩黄芪栽培区 10

3.黄淮海苜蓿、沙打旺、无芒雀麦、苇状羊茅栽培区 11

4.黄土高原苜蓿、沙打旺、小冠花、无芒雀麦栽培区 11

5.长江中下游白三叶、黑麦草、苇状羊茅、雀稗栽培区 12

6.华南宽叶雀稗、卡松古鲁狗尾草、大翼豆、银合欢栽培区 13

7.西南白三叶、黑麦草、红三叶、苇状羊茅栽培区 13

8.青藏高原老芒麦、垂穗披碱草、中华羊茅、苜蓿栽培区 13

9.新疆苜蓿、无芒雀麦、老芒麦、木地肤栽培区 14

(四)牧草及饲料作物的种植和管理利用技术 14

1.播前准备 14

2.播种 19

3.田间管理 20

4.刈割放牧和贮存利用 21

二、豆科牧草高产栽培利用技术 23

(一)紫花苜蓿 23

1.起源及分布 24

2.植物学特征及生态学特性 25

3.栽培管理技术 26

4.经济价值及利用 30

(二)红豆草 32

1.起源及分布 32

2.植物学特征及生态学特性 32

3.栽培管理技术 34

4.经济价值及利用 35

(三)沙打旺 37

1.起源及分布 37

2.植物学特征及生物学特性 38

3.栽培管理技术 39

4.经济价值及利用 40

(四)三叶草 43

1.白三叶 43

2.红三叶 47

(五)小冠花 49

1.起源及分布 49

2.植物学特征及生物学特性 49

3.栽培管理技术 50

4.营养价值及利用 52

(六)百脉根 53

1.起源及分布 53

2.植物学特征及生物学特性 53

3.栽培管理技术 55

4.经济价值及利用 55

(七)胡枝子 56

1.起源及分布 56

2.植物学特征及生物学特性 56

3.栽培管理技术 58

4.营养价值及利用 58

(八)柠条 60

1.起源及分布 60

2.植物学特征及生物学特性 60

3.栽培管理技术 61

4.营养价值及利用 62

(九)草木樨 63

1.起源及分布 63

2.植物学特征及生物学特性 63

3.栽培管理技术 64

4.营养价值及利用 65

(十)紫云英 66

1.起源及分布 66

2.植物学特征及生物学特性 66

3.栽培管理技术 67

4.营养价值及利用 68

(十一)柱花草 69

1.起源及分布 69

2.植物学特征及生物学特性 69

3.栽培管理技术 70

4.营养价值及利用 70

(十二)紫穗槐 71

1.起源及分布 71

2.植物学特征及生物学特性 71

3.栽培管理技术 72

4.营养价值及利用 72

三、禾本科牧草及饲料作物 74

(一)雀麦属 75

1.无芒雀麦 75

2.扁穗雀麦 78

(二)冰草属 79

1.沙生冰草 79

2.蒙古冰草 80

(三)披碱草属 81

1.起源及分布 81

2.植物学特征及生物学特性 82

3.栽培管理技术 82

4.营养价值及利用 82

(四)赖草属 83

1.起源及分布 83

2.植物学特征及生物学特性 83

3.栽培管理技术 83

4.营养价值及利用 84

(五)黑麦草属 85

1.多年生黑麦草 86

2.多花黑麦草 87

(六)羊茅属 89

1.苇状羊茅 89

2.草地羊茅 90

3.紫羊茅 91

(七)猫尾草属 92

1.起源及分布 92

2.植物学特征及生物学特性 92

3.栽培管理技术 92

4.营养价值及利用 93

(八)鸭茅属 93

1.起源及分布 93

2.植物学特征及生物学特性 93

3.栽培管理技术 94

4.营养价值及利用 94

(九)高粱属 94

1.苏丹草 94

2.高粱 96

3.拟高粱 97

(十)燕麦属及燕麦草属 98

1.燕麦 98

2.燕麦草 100

(十一)狼尾草属 101

1.起源及分布 101

2.植物学特征及生物学特性 102

3.栽培管理技术 102

4.营养价值及利用 102

(十二)碱茅属 103

1.起源及分布 103

2.植物学特征及生物学特性 103

3.栽培管理技术 103

4.营养价值及利用 103

(十三)黑麦属 104

1.起源及分布 104

2.植物学特征及生物学特性 104

3.栽培管理技术 104

4.营养价值及利用 105

(十四)玉米属 105

1.起源及分布 105

2.植物学特征及生物学特性 106

3.栽培管理技术 106

4.营养价值及利用 106

四、其他科牧草及饲料作物 108

(一)菊科牧草 108

1.菊苣 108

2.串叶松香草 110

3.苦荬菜 112

4.菊芋 113

(二)蓼科牧草 115

1.起源及分布 115

2.植物学特征及生物学特性 115

3.栽培管理技术 116

4.营养价值及利用 116

(三)藜科牧草 117

1.牛皮菜 117

2.饲用甜菜 118

(四)伞形科 119

1.起源及分布 119

2.植物学特征及生物学特性 120

3.栽培管理技术 120

4.营养价值及利用 120

(五)聚合草 121

1.起源及分布 121

2.植物学特征及生物学特性 121

3.栽培管理技术 122

4.营养价值及利用 122

(六)苋科牧草 123

1.起源及分布 123

2.植物学特征及生物学特性 123

3.栽培管理技术 124

4.营养价值及利用 125

购买PDF格式(7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