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当前位置:朝鲜半岛的安全结构pdf电子书下载 > 政治法律
朝鲜半岛的安全结构
  • 作 者:韩献栋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500482666
  • 标注页数:272 页
  • PDF页数:282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0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82 ≥272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问题意识 1

第二节 研究状况 8

第三节 研究目标、范围和结构 13

第二章 理论与方法 15

第一节 概念 15

一 安全 15

二 结构 22

三 安全结构 27

第二节 理论 31

一 主流理论 31

二 适用理论:地区安全复合体 36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分析框架 43

一 研究方法 43

二 分析框架 45

第三章 行为体 47

第一节 行为体 47

一 行为体的确认 47

二 美中日俄与朝鲜半岛关系的历史脉络 50

第二节 行为体间的权力分布关系 69

一 权力的概念 69

二 权力的测定方法和权力分布关系 73

第三节 行为体间的社会建构关系 81

一 社会建构关系的分类 81

二 各行为体间的社会建构关系 83

第四章 朝鲜半岛的安全结构 92

第一节 冷战时期朝鲜半岛的安全结构 92

一 对抗性的同盟体制 92

二 停战机制 98

三 冷战时期半岛安全结构的变迁 103

第二节 后冷战时期朝鲜半岛的安全结构 107

一 权力分布关系与社会建构关系的变化 107

二 由对抗走向牵制 112

三 失衡的朝韩关系 127

第五章 危机与管理 138

第一节 危机的预防 139

一 国际机构层面 139

二 朝韩关系层面 144

第二节 第一次朝核危机的管理 151

一 危机的爆发 151

二 危机的化解 155

三 化解方式的形成及其影响 160

第三节 创立新的危机管理机制的尝试:四方会谈 170

一 新的危机 171

二 四方会谈的展开过程 181

三 四方会谈的失败 192

第四节 第二次朝核危机的管理 194

一 危机的爆发 194

二 多边会谈框架的形成 198

三 六方会谈的推进 201

第六章 现状与变量 209

第一节 现状:冲突结构 209

第二节 结构的变迁方向 213

第三节 影响结构变迁的变量 215

第七章 结论 220

附录1 朝韩基本协议书 224

附录2 关于朝鲜(韩)半岛无核化共同宣言 227

附录3 朝美日内瓦框架协议 228

附录4 《日内瓦框架协议》附属非公开谅解协议 231

附录5 6.15朝韩共同宣言 233

附录6 朝日平壤宣言 234

附录7 第四轮六方会谈共同声明 236

附录8 2005年9月19日之后朝核问题大事记 239

参考文献 243

后记 271

一 图目录 2

图1—1 朝鲜半岛国际关系的历史结构特征 2

图2—1 分析框架 46

图3—1 行为体间社会建构关系的分类 83

图3—2 各行为体间的社会建构关系 84

图4—1 军事停战委员会和中立国监察委员会机构组成 101

图4—2 20世纪50—70年代朝鲜半岛的安全结构 103

图4—3 20世纪70—90年代朝鲜半岛的安全结构 105

图4—4 各自GDP在六国总计中占据的比重 109

图4—5 后冷战时期朝鲜半岛的安全结构 112

图4—6 半岛同盟体制间的关系机制 113

图4—7 后冷战时期中美朝韩关系状态 114

图5—1 朝美围绕着朝核计划的战略差异 141

图5—2 朝鲜、美国和IAEA的关系机制 144

图5—3 围绕着朝核计划,美、韩、朝和IAEA的关系机制 150

图5—4 朝、韩、美三方关联机制 154

图6—1 地区安全结构的发展阶段 214

二 表目录 7

表1—1 六国间贸易额统计(2005) 7

表1—2 六国的国防支出及增长率(1991—2003) 7

表2—1 地区安全复合体的类型 39

表3—1 朝鲜半岛安全结构的行为体 48

表3—2 国家权力的指标体系 71

表3—3 布赞对行为体的分类及其主要特征 73

表3—4 卡普对行为体的分类及其主要特征 74

表3—5 兰德研究所的国力测定模型 77

表3—6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国力测定模型 78

表3—7 六国的GDP(1991—2004) 80

表4—1 停战谈判的主要议题及结果 100

表4—2 六国GDP的变化 108

表4—3 各行为体间社会建构关系的变化 111

表4—4 20世纪90年代中前期中朝交往事例 117

表4—5 金大中政府上台以后朝韩对话状况 124

表4—6 军事力量评价方法 130

表4—7 朝韩军事力量比较 131

表4—8 朝韩国民总收入和人均国民收入 135

表4—9 朝韩建交状况比较(截至2004年) 135

表4—10 各时期朝韩建交状况 136

表4—11 朝韩加入国际机构状况(截至2003年) 136

表5—1 朝韩对话(1971—1992) 146

表5—2 第一次朝核危机中中国的立场 161

表5—3 围绕着第一次朝核危机各行为体的政策目标和手段 169

表5—4 大米会谈过程中朝韩的主要争议及其结果 179

表5—5 四方会谈中各方的立场和达成的协议 185

表5—6 四轮六方会谈的进程 202

表6—1 本地区悬而未决的安全问题及现存的管理方式 212

购买PDF格式(10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