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全球化下的跨国高等教育  视点、问题与中国的应对
  • 作 者:郭丽君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500480426
  • 标注页数:215 页
  • PDF页数:224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9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24 ≥215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跨国高等教育的基本理论 1

第一节 跨国高等教育的内涵 1

第二节 高等教育国际化与跨国高等教育 3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特点 3

二、跨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动因 8

第三节 跨国高等教育:经典理论解释的困境 13

一、布鲁贝克有关高等教育哲学理论的疑惑 13

二、伯顿·克拉克高等教育三角解释模型的修正 17

第二章 高等教育跨国流动制度化过程的分析 24

第一节 国际层次高等教育跨国流动的制度建构 25

一、两种行动者 25

二、国际层面的争议和讨论 30

三、行为模式:会议—声明—国际框架 35

第二节 国家层次跨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模式选择 44

一、直接输出模式 45

二、内部整合,优势互补模式 51

三、以输入扩大输出模式 56

四、合作式的输入 62

第三节 高校组织层次跨国高等教育的实施策略和形式 62

一、高等院校跨国高等教育的实施策略 62

二、高校跨国教育活动的类型选择 68

第三章 跨国高等教育的质量保障、认证与资格认可 71

第一节 跨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对质量保障、认证和资格认可提出的挑战 71

一、跨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的质量问题 71

二、引起跨国高等教育质量问题的因素 76

第二节 国际和区域层次的质量保障与认证 79

一、国际组织颁布的准则 79

二、国际高等教育机构之间的合作 81

三、质量保障机构间的国际交流与协作 82

四、国际性质量保障机构的发展 84

五、国际层面质量保障机构资质的“元认证” 85

第三节 国家层次的跨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与认证 86

一、教育输出国对跨国高等教育的质量保障与认证 86

二、教育输入国对跨国高等教育的质量保障与认证 94

第四节 跨国高等教育下的资格认可 98

一、学术资格认可 99

二、专业资格认可 103

第四章 中国跨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制度因素分析 108

第一节 跨国高等教育在中国发展的基本制度条件 108

一、高等教育办学体制的转变 108

二、高等教育政策范式的转换 115

第二节 跨国高等教育在中国发展的制度需求 122

一、数量需求 122

二、质量需求 124

三、结构需求 125

第三节 跨国高等教育对我国高等教育制度转型的重塑 129

一、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转换 130

二、高校内部管理制度的改革 131

三、师资和管理队伍的培养 131

四、加强高等教育的文化交流 132

第五章 中外合作办学——跨国高等教育在中国的实践 133

第一节 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133

一、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的历史 133

二、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 137

三、中外合作办学几种典型模式的个案分析 139

第二节 中外合作办学涉及的相关问题 150

一、公益性与营利性的冲突 150

二、市场运行机制与计划管理模式之间的矛盾 153

三、合理引进与吸收和本土化利用的脱节 154

四、政策的若干疏漏 156

第三节 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的对策建议 159

一、完善政策法规,加强宏观调控,引进优质教育资源 159

二、健全中外合作办学的监管体制和质量保证机制 161

三、选择适合的合作对象,加强内部管理 164

四、加强监管,保护学生利益 165

五、加强研究,制定长期战略发展规划 168

附录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 171

附录2 分享优质的跨国界高等教育 182

附录3 保障跨国界高等教育办学质量的指导方针 187

参考文献 196

后记 214

购买PDF格式(9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