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全球化的美学与艺术
  • 作 者:滕守尧编著
  • 出 版 社: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220080401
  • 标注页数:189 页
  • PDF页数:197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8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197 ≥189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译者导言 当代中国艺术:从“去中国性”到“再中国性”&刘悦笛 许中云 1

一、四个艺术时期:从“现实主义”到“后现代艺术”(1978—2008) 2

二、妖魔化的来源:从政治到市场“意识形态” 5

三、三种文化符号:“民俗”、“政治”和“商业”图像 9

四、艺术家与创作空间:立法者与阐释者,公域与私域 11

五、双重标准:“本根的创造性”与“意义的复合性” 14

六、走向“新中国性”:中国艺术并不仅仅为了中国 16

全球化与美学,或作为全球化的美学&阿莱斯·艾尔雅维茨 21

一 21

二 25

三 28

四 30

观念艺术:全球艺术的基础,还是艺术的终结?&柯提斯·卡特 32

观念艺术的一般原则 34

作为西方观念艺术工具的语言 36

观念艺术在中国 37

对全球观念艺术的展望 40

走向规范性而非文化理论:全球消费主义时代的美学&保罗·克劳瑟 45

导言 45

第一部分 46

第二部分 51

结论 57

在场与通道:当代亚洲艺术中的可能性条件&帕特里克·D.弗洛里斯 59

批判的话语 64

策展的视角 66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美学&高建平 77

一、“美学在中国”的不同形态 78

二、美学的普世性与个别性之争 81

三、一般与特殊观念及其在对话中形成的不同美学间的张力关系 85

四、建立现代中国美学的思路 88

从乌托邦的承诺到异托邦的不确定性,空间与场域——全球化时代审美体验的可能性&彼得·乔治 92

在普世主义与文化多元主义之间 94

博物馆、文化遗产、索还 96

欧洲中心主义的历史化 98

空间、场域、非场域、全球流散 101

谁的全球化?&爱德华·露西-史密斯 107

异己—自己/自己—异己:全球化与文化差异&哥拉多·墨斯凯拉 122

美学与全球化挑战&海因茨·佩茨沃德 136

Ⅰ 136

Ⅱ 143

Ⅲ 145

Ⅳ 145

Ⅴ 147

Ⅵ 148

“艺术界”与常识:全球化与历史的形成&佐佐木健一 151

0.谁决定什么是艺术? 151

1.《布乐利盒子》与“艺术界” 152

2.“常识版”的艺术史 155

3.从常识的角度看《喷泉》及《布乐利盒子》 159

4.全球化与艺术史 162

当今艺术具有何种美学意义?——论阿多诺《美学理论》的现实性&哈希达·布巴克-特里基 166

在全球化时代重新思考身份认同问题——跨文化视角&沃尔夫冈·韦尔施 177

Ⅰ.跨文化视角的身份认同 177

Ⅱ.亚洲美学中民族主义观念的当前复兴 180

Ⅲ.日本的身份认同:跨文化是理所当然的 184

作者简介 187

购买PDF格式(8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