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马德军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118067361
- 标注页数:190 页
- PDF页数:201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01 ≥190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杨氏模量仪器化微米压入测试原理 1
1.1 理想锥压入问题的量纲及有限元分析 4
1.2 名义硬度与杨氏模量和压入比功的关系 9
1.3 Oliver-Pharr硬度与杨氏模量和压入比功的关系 13
1.4 β硬度与杨氏模量和压入比功的关系 17
1.5 杨氏模量仪器化微米压入测试方法 21
1.5.1 基于名义硬度和压入比功的杨氏模量测试方法 21
1.5.2 基于Oliver-Pharr硬度和压入比功的杨氏模量测试方法 22
1.5.3 基于β硬度和压入比功的杨氏模量测试方法 23
1.6 杨氏模量仪器化微米压入测试方法的精度分析 24
1.7 杨氏模量仪器化微米压入测试方法的实验验证 29
参考文献 39
第二章 杨氏模量仪器化纳米压入测试原理 41
2.1 Berkovich压头的钝化表征 44
2.2 名义硬度与杨氏模量、压入比功以及压头钝化量的关系 47
2.3 杨氏模量仪器化纳米压入测试方法 62
2.4 杨氏模量仪器化纳米压入测试方法的精度分析 64
2.5 杨氏模量仪器化纳米压入测试方法的实验验证 66
参考文献 74
第三章 准宏观硬度仪器化纳—微米压入测试原理 75
3.1 表征应力、表征应变与仪器化压入硬度及杨氏模量的关系 78
3.2 塑性区半径与压入深度、仪器化压入硬度、杨氏模量及硬化指数的关系 82
3.3 仪器化纳—微米压入硬度尺寸效应的准晶粒机制 85
3.4 基于准晶粒机制的准宏观硬度仪器化纳—微米压入测试方法 90
3.5 准宏观硬度仪器化纳—微米压入测试方法的实验验证 92
参考文献 122
第四章 维氏硬度仪器化纳—微米压入测试原理 123
4.1 维氏硬度仪器化微米压入测试原理 126
4.1.1 维氏硬度与仪器化压入硬度的关系 126
4.1.2 维氏硬度仪器化微米压入测试方法 134
4.1.3 维氏硬度仪器化微米压入测试方法的实验验证 135
4.2 维氏硬度仪器化纳—微米压入测试原理 137
4.2.1 维氏硬度仪器化纳—微米压入测试方法 138
4.2.2 维氏硬度仪器化纳—微米压入测试方法的实验验证 139
参考文献 140
第五章 单轴强度均值仪器化纳—微米压入测试原理 141
5.1 单轴强度均值仪器化微米压入测试原理 143
5.1.1 单轴强度均值与材料基本力学性能参数的关系 143
5.1.2 单轴强度均值与仪器化压入硬度、比功及杨氏模量的关系 147
5.1.3 单轴强度均值仪器化微米压入测试方法 156
5.1.4 单轴强度均值仪器化微米压入测试方法的精度分析 158
5.1.5 单轴强度均值仪器化微米压入测试方法的实验验证 160
5.2 单轴强度均值仪器化纳—微米压入测试原理 163
5.2.1 单轴强度均值仪器化纳—微米压入测试方法 163
5.2.2 单轴强度均值仪器化纳—微米压入测试方法的实验验证 167
5.3 单轴强度均值与材料疲劳强度极限的关系 172
参考文献 177
第六章 仪器化压入载荷—位移曲线的时间无关校正原理 180
6.1 材料仪器化压入恒载蠕变应变的基本规律 181
6.2 材料仪器化压入蠕变应变的尺寸效应 184
6.3 材料仪器化压入载荷—位移曲线的时间无关校正方法 185
6.4 时间无关校正方法应用示例 186
参考文献 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