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中国古代乐府音谱考源
  • 作 者:宋光生著
  • 出 版 社: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503932663
  • 标注页数:297 页
  • PDF页数:308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0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08 ≥297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中国古乐歌有乐谱吗?一、中国近代音乐的用谱情况  4

二、中国古代音乐的用谱情况  5

三、中国古代乐谱是否以另一种形式存在于世  8

四、白石道人及古代瞽人音乐  9

五、结语  10

第二章 中国汉字的音高概念一、语言中文字的音高感  14

二、千年师传读书声  15

三、歌词配曲时文字音高不可违  15

四、古代有关文字音高的著述  16

五、结语  19

第三章 中国古代乐音初探一、古音 24

二、关于审音  26

三、古代黄钟变动的原因 28

四、四声是什么  29

五、四声与音乐  30

六、京房六十律对后世音乐的影响  34

七、古代四声与六十韵部的结合及在音乐中的功用 36

八、古代乐书六十调与韵书六十韵部的分音对照 37

九、古代的不平均律  45

十、结语  45

第四章 魏晋至宋韵书对汉字的音分一、晋代吕静的《韵集》 49

二、六朝的韵书  53

三、隋朝《切韵》 58

四、唐代韵书  59

五、宋朝《广韵》 60

六、西晋、六朝、隋、宋乐音对照表  61

七、结语  69

第五章 “通、独”的使用一、古代韵书中“通用、独用”的分布及变化  73

二、古代“通、独”之根  74

三、“独用”之功  77

四、“通用”为乐而定  77

五、“通用”的发展  79

六、“通用”、“独用”的必要  80

七、古乐对“通用”、“独用”的使用  82

八、先秦的“通、独”问题  84

九、魏晋六朝的“同”与“别” 85

十、唐代“通、独”问题  89

十一、宋代“通、独”问题  90

十二、元、明、清的“通用”与“独用” 91

十三、明、清音论  94

十四、小结  96

第六章 中国古代的“和声”一、和声之史  111

二、传统笙的和音  111

三、师旷的“和声” 112

四、古代文字音声“反切”之和 113

五、自然之声  118

六、“铙歌”与“和音” 119

七、《石留》(汉乐府《铙歌》笙诗)之“和音” 122

八、结语  144

第七章 古今音乐要素一、研究方法  148

二、研究标准  148

三、乐音  148

四、音色  150

五、节奏  155

六、结语  159

第八章 对当今传统音乐中部分特殊问题的论述一、务头  163

二、当今民乐的“二六板”与南唐“慢二急三拍” 169

三、初考传统音乐中的“六十八板曲” 175

四、浅谈河南大调曲的“三不各” 183

五、结语  195

第九章 对古代作曲的认识一、不可随意修改古词  199

二、宫商、四声并非谱面之物  200

三、一字一音的联想  201

四、对宋姜白石自度曲的分析  201

五、关于宋代“起调毕曲”之说  206

六、“宫商”与“文字音” 208

七、结语  209

第十章 译谱一、汉代《说文》与宋代《广韵》部分“反切”对照表  214

二、古诗词音乐的定调  216

三、古歌的繁简  217

四、说明  219

五、试译古谱  220

六、只拣音不作译谱乐府词  269

七、结语  289

附录  291

参考书目  294

后记  296

购买PDF格式(10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