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尹家氏著
- 出 版 社: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801708687
- 标注页数:307 页
- PDF页数:318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18 ≥307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祸及三将“杨余傅” 1
“杨余傅”事件的大背景 2
“大树特树”文章的来龙去脉 3
杨成武被打倒的多层原因 6
怕沾包的叶群急忙取回送人的衣服 9
余立金在不知不觉中“得罪”了叶群和吴法宪 11
傅崇碧看到了他“不该看”的东西 15
傅崇碧得罪的不只是江青 18
第二章 “耿黄”是如何被打成“反党集团”的? 23
一下飞机,就被造反派来了个“下马威” 24
陈毅成了造反派攻击的主要目标 26
黄镇冲着台上的谢富治大喊起来 27
耿黄“合谋”,带头写出大字报 28
相濡以沫夫妻情,帮助他们渡难关 31
“耿黄”不但没“灭亡”,反而同时当上了中央委员 33
周恩来、毛泽东的关照 34
第三章 因为周恩来的保护 39
张治中沉默了 40
以带病之躯护患病之躯 43
李宗仁留下的“历史文件” 45
前厂胡同×号院 49
第四章 率先识破林彪的人们 53
全国第一张反林彪的大字报 54
有人上书毛泽东,预料林彪是党内的“定时炸弹” 59
第五章 毛家湾与钓鱼台 65
江青咬牙切齿谈文艺黑线,把几名将军指挥得团团转 66
左而又左的思潮让江、林互相靠拢 70
叶群频频来往于毛家湾和钓鱼台之间,但不愿让林彪知道 76
毛家湾与钓鱼台合作:“炮打张春桥”事件 80
江青为林彪拍出“传世”的秃头照 82
在“黄永胜出国”和起草“九大”报告中发生矛盾 85
江青、叶群终于一起挤进中央政治局 91
第六章 陈伯达“不识庐山真面目” 95
为避江青,陈伯达不愿就任“中央文革”组长 96
从起草“九大”报告开始走下坡路,陈伯达就此倒向林彪 99
上庐山,文臣武将为林彪“放炮” 103
毛泽东对“坚持设国家主席”气得手发凉 117
陈伯达“翻船落水”,江青得意忘形 121
毛泽东给林彪集团浇冷水、“掺沙子” 129
毛泽东强调庐山之事没有完 131
第七章 毛泽东南巡震惊林彪死党 135
政治交易,使江腾蛟死心塌地投靠了林彪 136
林立果酝酿武装政变 139
江腾蛟代号“歼七”,要与B—52较量 142
谁向林彪泄露了毛泽东南巡讲话? 145
第八章 林氏父子最后一跳 151
秘密据点里,谋杀毛泽东的计划正在制定 152
阴谋分子想放弃,被叶群“抽鞭子” 155
毛泽东的“出人意料”打乱了谋杀者的计划 159
周恩来不敢相信北戴河的报告 163
林彪抛尸荒野,余党全部就擒 167
“四大金刚”的最后登场 173
第九章 组阁风波 177
毛泽东对周恩来的不满意,为江青一伙提供了勇气 178
江青多次向周恩来施放暗箭,毛泽东出面制止 180
周恩来抱病飞长沙 184
第十章 诀别在龙年 189
毛泽东突然休克 190
癌细胞已在周恩来体内蔓延 192
毛泽东伴着《满江红》走进手术室 196
周恩来手术前签署机密文件 197
两位伟人的告别 200
第十一章 起落邓小平 203
小平出山 204
谁去联大?“四人帮”再设障碍 208
“风庆轮事件”,邓小平怒斥江青 210
整顿的刀刃砍到了“四人帮”的痛处 213
毛泽东听信谗言,转而支持“反击右倾翻案风” 216
邓小平不肯放弃原则,毛泽东认为邓违背了他的初衷 220
借天安门事件将邓小平彻底打倒 223
第十二章 朱德元帅最后的军礼 227
一辈子爱兰,并成为一生的写照 228
“不要宣传我” 229
造反派要把朱德“轰出中南海” 231
毛泽东不允许把“朱毛”分开 233
周恩来向外界说明:朱德是红司令 236
朱老总把最后一个军礼敬给周恩来 238
最珍贵的遗产 241
第十三章 毛泽东身后事 245
一颗震动世界的心脏停止跳动 246
华国锋浮出历史 248
叶剑英找汪东兴谈话 252
江青拿走毛泽东的文件 253
“四人帮”在遗体问题上发难 256
保护毛泽东遗体的“地下”人物 259
第十四章 又到了关键时刻 263
邓小平仍是各派关注的人物 264
叶剑英西山谋划 266
双方斗争白热化 269
华、叶、汪策划“决战”时刻 272
“四人帮”没有闲着 275
王、张、姚在怀仁堂束手就擒 278
逮捕江青和毛远新的过程十分简单 281
耿飚再次担当重任 284
上海“三人组”从政治舞台上消失 286
第十五章 历史再次选择了邓小平 291
邓小平的复出成为焦点问题 292
“两个凡是”与“真理标准”的交锋 295
陈云发言突破华国锋的框框 298
人事调整,邓小平领导核心确立 300
一个伟人评价另一个伟人 302
后记 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