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丁冬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505942735
- 标注页数:372 页
- PDF页数:392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92 ≥372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歌诗漫谈(序言)&闻山 1
歌诗联姻卷 2
提倡歌诗兼容 2
“刘三姐”嫁“王力”——歌诗的语言和声律特点 7
“刘三姐”为何嫁“王力” 12
歌诗的特色是“歌味” 17
把诗味歌味熔于一炉 21
歌诗源流及当代歌诗 25
别裁新体辨歌诗 29
话说新诗与“新新诗” 34
学习民歌的思想感情 38
“活人的唇舌”是源泉 43
诗词改革和歌体格律诗——在一次诗词研讨会上的发言 50
学诗要认诗之母 58
既要通俗又要脱俗 62
刘禹锡的竹枝情 66
“学浅切于白居易” 70
量词度曲裁歌诗——仿词体歌诗的形式问题 74
新体诗词宜从民间吸取形式——兼评刘章先生的“赶五句”诗词 80
“明知越轨也学乖”——古笛先生“诗歌一体”的启示 84
塑造独特的艺术形象 88
“重要的是自己的声音” 92
诗人用情思画景物 95
努力锤炼艺术技巧 99
写形旨在传神 103
“诗恶浅露而贵含蓄” 109
起句用兴与结句用比 115
以实带虚和寓虚于实 120
化静为动与托物移情 126
略论桂东南民间歌谣的思想艺术特色 132
歌诗格律卷 148
民歌是歌诗声律的源头 148
让歌体诗睁开声眼 164
标准声眼及其变化形式 169
四行歌体诗常格刍议 174
四行歌体诗变格三种 178
歌体诗何故要定三种变格 183
八行歌体诗的声眼格式 187
长篇歌体诗的声眼组合 194
刷新对偶两排牙 198
歌体诗尽量避孤平 203
歌体诗慎用三同尾 207
歌诗章法卷 212
经丝纬线两相宜——歌诗纬向章法研究之一 212
古人不见今时月——歌诗纬向章法研究之二 216
青蛙两只上天平——歌诗纬向章法研究之三 220
酒吃头杯茶二盏——歌诗纬向章法研究之四 224
一个当家三个帮——歌诗纬向章法研究之五 228
也有一山藏二虎——歌诗纬向章法研究之六 232
几番江水几番鱼——歌诗纬向章法研究之七 236
不同花树同花园——歌诗纬向章法研究之八 240
歌诗辞格卷 246
全面学习民歌的辞格手法 246
特定句式和特定词语 250
譬解生动语含蓄 256
譬解疏密谋布局 260
譬解成篇句句关 266
譬解翻新入歌诗 272
吴声歌的谐音辞格 276
嘴抹石灰说白话——谈民歌的赋 282
隧道打通两头明——谈民歌的明喻 286
石上牵牛无脚印——谈民歌的暗喻 290
黄金灯草上天平——谈民歌的较喻 294
缝衣就靠针引线——谈民歌的引喻 298
无牛捉马来耕田——谈民歌的借喻 302
铜铃打鼓另有音——谈民歌的事喻 306
红瓤西瓜绿皮包——谈民歌的物喻 310
不看鱼情看水情——谈民歌的象征 314
墙上挂钉钉挂钉——谈民歌的反复 318
虾子会翻三道浪——谈民歌的排比 322
鸭仔拿同鸡仔伴——谈民歌的对偶 326
鱼落深湾不出鳍——谈民歌的双关 330
米筛上壁都是眼——谈民歌的比拟 334
芝麻绿豆分粗细——谈民歌的对比 338
脚尖不离脚后跟——谈民歌的顶针 342
十二条肠断九条——谈民歌的夸张 346
一条扁担两道钉——谈民歌的合举分承 350
附录 354
诗人·诗心·诗品——从歌诗“园丁”丁冬谈开&古笛 354
当代歌诗代表了一种方向&陈前总 359
一、源于现实的思考——当代歌诗理论的提出及背景 359
二、让诗歌在“歌味”中发酵——当代歌诗理论的内容及特点 361
三、当代歌诗代表了一种方向——当代歌诗理论的实践及意义 363
歌诗是对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当代歌诗访谈录&张晓丽 366
后记 370
画凤就要凤能飞 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