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云解压PDF图书

当前位置: 医学微生物学 > 购买云解压PDF图书
医学微生物学
  • 作 者:黄汉菊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040145731
  • 注意:在使用云解压之前,请认真核对实际PDF页数与内容!

在线云解压

价格(点数)

购买连接

说明

转为PDF格式

11

立即购买

(在线云解压服务)

云解压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云解压默认都是转为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云解压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云解压均转换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云解压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目录 1

绪论 1

第一节 微生物与微生物学 1

第二节 医学微生物学及其发展简史 3

第一篇 细菌学 9

第一章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9

第一节 细菌的形态与大小 9

第二节 细菌的结构 10

第三节 细菌形态学检查 19

第二章 细菌的生理 21

第一节 细菌的理化性状 21

第二节 细菌的生长繁殖 21

第三节 细菌的生理 23

第四节 细菌的代谢 24

第五节 细菌的人工培养 26

第三章 消毒与灭菌 29

第一节 物理消毒灭菌法 29

第二节 化学消毒灭菌法 32

第三节 控制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 36

第四章 噬菌体 38

第一节 噬菌体的生物学性状 38

第二节 噬菌体与宿主菌的关系 38

第三节 噬菌体的应用 40

第五章 细菌的遗传和变异 43

第一节 细菌遗传与变异的物质基础 43

第二节 基因突变及其修复 47

第三节 常见的几种细菌突变株 49

第四节 基因转移与重组 50

第五节 细菌遗传变异在医学上的应用 55

第六节 基因定位和基因组测序 56

第六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58

第一节 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菌 58

第二节 细菌的致病性 60

第三节 宿主固有与适应性免疫防御机制 65

第四节 感染的发生与发展 69

第七章 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73

第一节 细菌学诊断 73

第二节 血清学诊断 75

第三节 人工主动免疫 76

第四节 人工被动免疫 77

第八章 球菌 80

第一节 葡萄球菌属 80

第二节 链球菌属 84

第三节 肺炎链球菌 88

第四节 奈瑟菌属 90

第九章 肠道杆菌 95

第一节 埃希菌属 95

第二节 志贺菌属 98

第三节 沙门菌属 101

第四节 其他肠道杆菌 105

第十章 弧菌属 108

第一节 霍乱弧菌 108

第二节 副溶血性弧菌 111

第十一章 厌氧性细菌 113

第一节 厌氧芽胞梭菌属 113

第二节 无芽胞厌氧菌 118

第十二章 放线菌与诺卡菌 123

第一节 放线菌属 123

第二节 诺卡菌属 124

第十三章 棒状杆菌属 126

第一节 白喉棒状杆菌 126

第二节 其他棒状杆菌 128

第十四章 分枝杆菌属 130

第一节 结核分枝杆菌 130

第二节 非结核分枝杆菌 135

第三节 麻风分枝杆菌 135

第十五章 动物源性细菌 138

第一节 布鲁菌属 138

第二节 耶尔森菌属 140

第三节 芽胞杆菌属 142

第四节 弗朗西丝菌属 145

第五节 巴斯德菌属 145

第十六章 其他细菌 147

第一节 弯曲菌属 147

第二节 螺杆菌属 147

第三节 假单胞菌属 148

第四节 嗜血杆菌属 149

第五节 军团菌属 150

第七节 气单胞菌属 151

第六节 鲍特菌属 151

第八节 李斯特菌属 152

第十七章 支原体 153

第一节 概述 153

第二节 主要病原性支原体 156

第十八章 立克次体 161

第一节 概述 161

第二节 主要病原性立克次体 164

第一节 概述 169

第十九章 衣原体 169

第二节 主要致病性衣原体 171

第二十章 螺旋体 174

第一节 密螺旋体属 174

第二节 钩端螺旋体属 177

第三节 疏螺旋体属 180

第二篇 真菌学 187

第二十一章 真菌学概述 187

第二十二章 真菌的致病性与免疫性 192

第一节 真菌的致病类型 192

第四节 主要病原性真菌 193

第三节 真菌的防治原则 193

第二节 真菌感染的免疫性 193

第三篇 病毒学 203

第二十三章 病毒的基本性状 203

第一节 病毒的大小与形态 204

第二节 病毒的结构和化学组成 206

第三节 病毒的增殖 208

第四节 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 212

第五节 病毒的分类 213

第一节 病毒的传播方式 215

第二十四章 病毒的感染和免疫 215

第二节 病毒的感染类型 216

第三节 病毒的致病机制 217

第四节 抗病毒免疫 219

第二十五章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和防治原则 222

第一节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 222

第二节 病毒感染的防治原则 225

第二十六章 呼吸道病毒 228

第一节 流行性感冒病毒 228

第二节 副黏病毒 232

第五节 冠状病毒 234

第三节 呼吸道合胞病毒 234

第四节 副流感病毒 234

第六节 其他呼吸道病毒 236

第二十七章 肠道病毒 238

第一节 脊髓灰质炎病毒 238

第二节 柯萨奇病毒、ECHO病毒与新型肠道病毒 241

第二十八章 急性胃肠炎病毒 244

第一节 轮状病毒 244

第三节 杯状病毒 246

第二节 肠道腺病毒 246

第四节 星状病毒 247

第二十九章 肝炎病毒 249

第一节 甲型肝炎病毒 249

第二节 乙型肝炎病毒 252

第三节 丙型肝炎病毒 261

第四节 丁型肝炎病毒 264

第五节 戊型肝炎病毒 266

第六节 庚型肝炎病毒 267

第七节 TT型肝炎病毒 268

第一节 乙型脑炎病毒 271

第三十章 黄病毒 271

第二节 登革病毒 274

第三节 森林脑炎病毒 275

第三十一章 出血热病毒 277

第一节 汉坦病毒 277

第二节 新疆出血热病毒 280

第三十二章 疱疹病毒 282

第一节 单纯疱疹病毒 283

第二节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285

第三节 巨细胞病毒 286

第四节 EB病毒 288

第五节 其他疱疹病毒 291

第三十三章 逆转录病毒 294

第一节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294

第二节 人类嗜T细胞病毒Ⅰ型和Ⅱ型 301

第三十四章 其他病毒 305

第一节 狂犬病病毒 305

第二节 人乳头瘤病毒 307

第三节 细小病毒 308

第三十五章 朊病毒 311

购买PDF格式(11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