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当前位置:中国文献学pdf电子书下载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中国文献学
  • 作 者:张舜徽著
  • 出 版 社: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562228361
  • 标注页数:296 页
  • PDF页数:309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0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09 ≥296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目录 1

第一编 绪论 1

第一章 文献学的范围和任务 1

第二章 记录古代文献的材料 4

一、甲骨 4

二、金石 6

三、竹木 8

四、缣帛和纸 10

第三章 记录古代文献的书籍 12

第四章 古代文献的散亡(上) 15

第五章 古代文献的散亡(下) 19

第二编 古代文献的基本情况 24

第一章 著作、编述、钞纂三者的区别 24

第二章 编述的体例 26

第三章 写作的模仿 29

第四章 写作的伪托 32

第五章 写作的类辑 36

第一章 何谓版本 何时开始讲究版本 41

第三编 整理古代文献的基础知识之一——版本 41

第二章 雕版印书当溯源于石经 44

第三章 雕版印书以前的古写本 47

第四章 刻本书的源流 51

第五章 宋、金、元、明刻本的不可尽据 55

第六章 精校本和精刊本的可贵 60

第四编 整理古代文献的基础知识之二——校勘 64

第一章 校勘的起源和任务 64

第二章 书籍校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69

第三章 校书的条件 76

第四章 校书的依据 82

第五章 校书的态度 88

第六章 清人的校书工作 93

第五编 整理古代文献的基础知识之三——目录 99

第一章 何谓“目录” 99

第二章 书目的部类 103

第三章 书目的流别一——官簿 109

第四章 书目的流别二——史志 114

第五章 书目的流别三——私录 118

第六章 书目的流别四——其他 121

第一章 钞写 126

第六编 前人整理文献的具体工作 126

第二章 注解 130

第三章 翻译 134

第四章 考证 138

第五章 辨伪 143

第六章 辑佚 148

第七编 前人整理文献的丰硕成果 154

第一章 修通史 154

第二章 纂方志 158

第三章 绘地图 163

第四章 制图表 167

第五章 编字典 172

第六章 辑丛书 177

第八编 历代校雠学家整理文献的业绩 183

第一章 刘向、刘歆在整理文献方面的成就 183

第二章 郑玄在整理文献方面的成就 187

第三章 陆德明在整理文献方面的成就 192

第四章 郑樵在整理文献方面的成就 196

第五章 章学诚在整理文献方面的成就 203

第六章 纪昀在整理文献方面的成就 209

第九编 清代考证学家整理文献的业绩 216

第一章 语言文字方面的整理 216

第二章 经传方面的整理 219

第三章 史实方面的整理 223

第四章 周秦诸子方面的整理 228

第十编 近代学者整理文献最有贡献的人 231

第一章 张元济对整理文献的重大贡献 232

第二章 罗振玉对整理文献的重大贡献 244

第一章 甄录古代遗文 260

第十一编 今后整理文献的重要工作 260

第二章 改造二十四史 264

第三章 整理地方志书 267

第四章 融贯诸子百家 271

第十二编 整理文献的主要目的和重大任务 275

第一章 历史读物由纲鉴到教科书的转变 275

第二章 近代学者拟编通史的设想 277

第三章 我们今天编述《中华人民通史》的必要与可能 280

第四章 创立新的《中华人民通史》体例 281

附 《中华人民通史》编述提纲 284

张舜徽主要著作 295

购买PDF格式(10分)
返回顶部